邓小平自述22 |
作者:邓小平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25 |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
|
(七)由河池出发到攻长安。 由河池出发时经过一个鼓动,士气颇好,到怀远与敌一个小时的接触即占领了怀远,敌人退到对河与我隔河相持。当时发生一个是否攻庆远的问题,有两个意见:一方面赞成,以为在执行新的路线,应攻庆远,且很可能。反对的意见认为庆远是敌人重镇,敌必出死力守之,没有攻下的把握,如攻不下,攻回甚难,并且我们到桂林有一条大江相阻,如不迅速渡过,敌一注意很难通过。后一意见不但不赞成攻庆远,且不赞成攻融县。我及李明瑞同志是后一意见,结果通过了不攻庆远,攻否融县到天河再看情形决定。 到天河时讨论,始终以渡河问题决定不攻融县,而经三防转移敌人视线,还占长安渡河。次日忽得报告说融县有一小河可徒涉到长安,故又临时决定到融县。行不四十里,即在四把与敌接触,后面敌人追来,前后作战,前胜后败,结果在天河附近与敌相持三日之久。最后乃决定脱离敌人,仍由三防到长安,沿途均有民团相扰,到三防因天雨休息数日即到长安,其时长安已有重兵驻防了。敌人有两师,名义上六团。我们攻长安有五日之久,打得敌人胆寒,只有死守城内。白崇禧亲到指挥,斩断浮桥背水死守。后得报告敌人又加一师兵力,故决定撤退。退得非常之好,致敌不敢追出一步。长安作战的确建立了七军的威风,敌人称我军是全部的北伐老兵,但从实质上我们还是吃了亏。 (八)进攻武冈。 长安撤退后,至福禄渡江,向古宜前进,原拟经古宜到桂林,后因古宜已有敌军教导师守对河(又一小河)无法过,乃改经绥宁、武冈到桂林。到武冈时原本决定不攻,后因得报告说只有点民团守,故决定攻城,攻下后可以解决七军的服装、经济问题(都是当时的急迫问题)。攻了四日夜,仍决心攻下,当时估量敌援兵不会来得这样快,故一切布置忽视了这一点。到第四日已发觉不当,决定重新布置,但马上接到报告说再三四小时即可攻下,因城上敌人已无子弹,我已架好楼梯也,故未改布置。孰知城尚未攻下,敌援兵已至,以致失败。此次损伤不小,士气大挫,乃向新宁退去,又转到全州,在新、全交界之“八十山”中又受了敌人追兵一个小打击,结果算好,安全地达到全州,此时已由四团而缩为三团了。武冈作战时阵亡了一个很好的团长何子礽同志。 |
欧阳修快马追字 王羲之苦练书法 历史“破鞋”第一人:哥哥竟… 高欢的老婆为何被称为“九龙… 言而无信君王,终惨死 狄仁杰不同寻常的晚年 袁世凯与明成皇后姐妹的风流… 武则天200
|
上一篇 【目 录】 下一篇 |
我是会员:会员投稿 我不是会员:匿名投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