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读书网 > 阅读 > 中国文学 > 激荡三十年

第二部分 骚动与喧哗(1984—1992)(4)

作者: 字数:2096 更新时间:2016/07/26

第二部分 骚动与喧哗(1984—1992)(4)

 〖治理整顿,南巡春风再出发〗

 
    
 
    事情终于在1992年春天发生了变化。从1月18日到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其间他一口气发表了一系列著名的观点,为后来的中国指明了方向:“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都搞上去,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的这些讲话对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争论给予了断然的“终结”,他已经没有耐心继续在“理论”的层面上对那些纠缠不清的问题进行讨论了。
 
    3月26日,一篇1.1万字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在《深圳特区报》刊发,第二天,全国各报均在头版头条转发。以往此类重大报道均由《人民日报》或新华社统一首发,这篇通讯的非同寻常实在耐人寻味。而通讯的发表之日,正值北京召开“两会”期间,它所诱发的轰动和新闻效应可以想见,一时间,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成为舆论之共声。此后,在公开的舆论中,姓“资”姓“社”之类的讨论日渐平息。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同时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入党章。在十四大的闭幕式上,邓小平面带微笑地向与会代表们招手,这是这位老人最后一次出现在党的代表会议上。
 
    一个戏剧性的插曲是,邓小平南巡后的热浪首先从股市爆发。这一年的8月7日,按照深交所发布的公告,将发售新股抽签表500万张,中签率为10%,每张抽签表可认购1 000股,发售工作将在两天后开始。公告一出,雪片般的身份证立刻淹没当地邮局,两天内约有150万人拥向只有60万常住人口的深圳,可谁知原定销售两天的抽签表仅两个小时就宣布发售完毕。上百万人兴冲冲而来,苦候两天两夜却两手空空。怒火迅速地在深圳遍地蔓延,无法控制情绪的人们潮水般地涌向市政府,市中心各大马路全部瘫痪,商店被砸,警车被烧,政府出动大批防暴警察并拉来了高压水龙。一个意外的结果是,这起猝然爆发的事件让公众及政府看到了资本市场的潜在能量,从而也直接催生了中国证监会的诞生和股市的火爆。 如果把中国改革开放30年划分为两个阶段,惊涛骇浪的1992年无疑是一个分水岭。中国在加快改革和开放上的姿态让西方人长松了一口气,自1989年以来弥漫在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不信任的迷雾逐渐散去,跨国公司再次加快了进军中国的步伐。
 
    耶鲁大学汉学家史景迁在考察中国历史时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所考察的历史在其演进的过程中充满了崩溃和重构、革命和进化、征服和发展的循环交替。”
 
    那么,回首1989到1992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国无疑走过了一个异常敏感而又不乏惊险的“循环交替”中的一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整个中国就像一个处在青春期疯长的孩子,当孩子发育的骨骼一次次快速突破旧体制、旧思维的束缚时,却又不经意为下一次经济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如此循环往复,总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不断去寻找更合理的生存空间,于是中国的经济也在一次次裂变中获得了新生。

  • 书页
    返回书页
  • 目录
    目录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