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读书网 > 阅读 > 外国名著 > 思考的技术

第一章 转换思路(13)

作者: 字数:1319 更新时间:2016/08/04

第一章 转换思路(13)

 但是我却莫名其妙被录取了。后来我才知道,8位主考官中的7位不是投保留票就是投反对票,就因为“硕果仅存”的一位强力推荐,所以他们最后决定遵照麦肯锡一贯的做法,采用具有某种突出能力的人才。

 
  当时麦肯锡传统的用人标准是,如果每位主考官都画圈圈,不录用;有人画双圈圈,有人画叉叉,录用;有一人或两人疯狂推荐,录用。我之所以被录用就是因为来自英国的迈克•荷根给了我“特别醒目的双圈圈”。前些时候,他的一位朋友告诉我,直到现在他还常向朋友提及此事,并以此为傲。
 
  就在荷根先生的推荐之下,我走进麦肯锡公司,让我再次“归零”之后的人生重新迈出第一步。经营分析和科学研究是同一种逻辑思维
 
  刚进公司时,我是个新人,更是个外行人。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对经济用语一窍不通,还得把现金流置换成原子动态,才能了解是怎么回事。
 
  但是我丝毫不排斥在麦肯锡的工作。刚进入麦肯锡时,和我搭档的经理是早我3年进入麦肯锡的安格斯•卡宁厄姆先生(AngusCunningham)。他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我的科学思维方法,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能够和卡宁厄姆共事,我真是太幸运了。
 
  卡宁厄姆自英国有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EtonSchool)毕业后,考进了剑桥大学,是位非常典型的优等生,他对逻辑构成、重点分析都执行得非常透彻而深入。就连在一般对话时,不论我说什么,先分析客户提供的数据、业界的数据,做成图表,提出假设,然后再搜集并分析可以让自己的假设成立的证据等等。
 
  他都会咄咄逼问:“有何证据?”“你是基于什么分析而这么说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当时我并不了解公司其他人的做法,所以下意识认为这应该就是麦肯锡式的做法,后来才知道,事实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10年后,我因私事,曾和卡宁厄姆见面叙旧。那个时候,他已经离开麦肯锡公司,但是说话的方式仍和从前一模一样,这是不是应该叫怪癖呢?总之,他就是这么有个性的人。
 
  但是,卡宁厄姆的怪癖对我来说却是幸运。不管如何,我原本是个工程师,要我依道理进行思考、完成逻辑结构,都是我所擅长的。所以卡宁厄姆所说的事,我不但很快就能了解,而且应用在经营上也非常顺畅。因此,虽然我是以新手和外行的身份进入麦肯锡的,做起事来却充满了自信,因为我发现作经营分析其实和进行科学研究没什么两样。

  • 书页
    返回书页
  • 目录
    目录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