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的撑篙者

作者:佚名 字数:2182 阅读:18 更新时间:2008/12/10

做学生的撑篙者

作为“新教育实验 理想课堂”的践行者,李镇西老师躬亲示范执教的《提醒幸福》一课,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理想课堂中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民主交流、和谐共生的互动态势:
  一、引领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的和谐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决定了课堂学习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获取要靠学生自己采摘,而教师的主导就是组织、导向、引领,这是李老师课堂教学理念的强烈体现。
 “读出自己”和“读出问题”可以说是李老师对读书要领的精练概括,也是对教学精髓的准确把握。他鼓励学生“读出自己”,就是引导学生有正确的益于终身的读书态度-----有自己的头脑与思辨, “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就是要“站”着读书不是“趴”着读书。为此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圈点词语,勾画句子,批注感受,交流心得,这是对学生读书的技能内化培养。“读出问题”就是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 教师循循的引导,机趣的语言,睿智的教学思维,从容的教学风度,一颦一足之间透露出的人格魅力,无不对学生产生极大的磁力,于悄无声息中沐染学生稚嫩的心灵。
  徐志摩先生用诗一般语言给我们展绘出了“满载一船星辉/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令人沉醉、流连忘返的意境,而这恰是我们课堂教学应努力追求的极至。在“新教育实验 理想课堂”中,李镇西老师就是一位撑篙者,满载者一船的学生,沿着潺潺的知识小溪慢溯,引领着学生徜徉于文学的幸福意境。观摩的教师啧啧赞叹学生有如此思维力表现力的同时,也感受到李老师作为知识的引领者在课堂上收获学生微笑的喜悦。
  二、体验    一切文学都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白居易说“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就是这个道理。课堂教学就是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去体验文学,体验生活,进而创造生活。
  “幸福”是抽象的,却又是可以感知的。除了让学生品味畅谈触动心灵的文章词句外,李镇西老师还不失时机地出示了七八幅生活中的真切的画面,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对幸福的体验,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原来幸福就是生活中朝夕相处的一些人和事,就是我们身边的同学、师长、朋友。体验让学生意识到能与老师在课堂上亲切地倾心交谈,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读文章就是读生活。体验式的教学,由文本联系生活,再由生活走向文本,能充分激发学生用敏感的双眼和稚嫩的心灵去感受生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认知的主观能动性去理解文本,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一堂课能在学生心灵中引起一层层涟漪,这堂课的教学也就达到目的了。
  三、表达    在潜意识下利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对学生的语言思维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敢于思索,大胆表达的能力,这是对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现在的学生怯于表达,不是说他没有思维,而是思维了,却有意识无意识地受到了压抑。
  比如不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表达的空间,课堂中,教师不充分调动学生这个主体的参与性,问题一设置,就恨不得让学生马上答出,生怕会出现课堂冷场的局面,结果学生思考得不充分,表达起来也就捉襟见肘,情急之下,教师只好越俎代庖,自问自答。也有这样的情况,表面上看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稍加推敲就发觉不对:教师的提问缺乏艺术性,问题粗浅化,学生不动脑筋几乎就可以回答出来,且答案不是组织语言而是一、两个词,至多是一个短语,我们戏称这是“填词式”问答教学。
  在李镇西老师课堂上,学生大胆、语言丰富、气氛热烈,师生研讨顺利,除了学生本身的因素外,我们不能不说李老师教学骨子里的东西那就是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讲得再精彩纷呈,讲得再入情入境,那始终是教师个人才华的展露,是教师自己的阅读品味,而学生表达呢,恐怕早已被教师激情飞扬的讲解所扼杀。“馍”只有让学生自己来咀嚼才会越有滋味,也才越有营养。
  “理想课堂”是一种理念,更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中致力追求的教学境界。没有完美无缺,只有更好与卓越。《论语》中曾皙有这样一句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而“理想课堂”的教学需要的正是这种境界!
  新教育实验的笙箫已经吹奏,撑起长篙,渡一船的学生吧!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我给自己订班规 下一篇: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