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奖”与“罚”

作者:佚名 字数:3716 阅读:32 更新时间:2008/12/10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奖”与“罚”

自古以来,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总有不同奖罚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管理,有国家的法律法规,谁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就可获得嘉奖,谁违反了法律法规就要受到制裁。对于一个单位,谁的工作业绩好,就会获得奖励,而谁若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就要受到批评或处分。对于一个班级的管理来说,虽然我们管理的对象是一些未成年的受教育者,我也从来都欣赏“赏识教育”、“鼓励教育”,一直也推崇“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并身体力行,宽容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但并不是万能的,所以我认为:对了就该表扬,错了就该惩罚,因而同样离不开“奖罚”这一管理手段。当然,“奖罚”的内容是不可能与一个国家或一个单位的“奖罚”相提并论的。这里,我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为了很好地实施这一管理手段来管理好一个班集体:
  首先,给学生以“奖善罚恶”的鲜明主场,营造对错分明的班级环境。
  为了管理好班级,让自己的工作计划顺利开展,对于新接手的班级,第一件应做好的事就是让学生明白我们处世的鲜明态度,那就是奖罚分明。错的、不好的,不管是思想觉悟还是行为,决不容许,坚决反对;对的好的,则一定支持,给予奖励,力争在第一时间里,在班级中造成强大的“奖善罚恶”的声势,营造一种环境,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处于一个对错分明的集体当中,突出环境特征对学生意识的影响。为此,我们可以开展专题讨论或利用班会集体讨论或利用课外自由讨论。如召开学生和家长都参加的家长会以及个别谈心等形式,让学生和家长发表自己对班级管理的看法,提出自己对班级管理环境的期望目标,以及提供实现的措施,然后进行统计评价,肯定有利于建立良好班风的看法和措施,剔除过激的思想和不切实际的做法。这样,可提高学生对班级成长的关心度,增强是非意识。
  其次,吸纳学生建议,制订有“群众基础”的奖罚制度。
  为什么要吸纳学生的建议来制订奖罚制度呢?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使奖罚制度更能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口味”,同时又能有一定的“度”,这样可调动学生关心、爱护班级的积极性,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当然,吸纳并非全盘接受,我们还得将学生的建议进行筛选,剔除不利于班级建设的东西。这样,我们制订出来的奖罚制度和奖罚内容就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了,为以后的实施打好了基础。为此,可通过多种形式(如书面问卷,集体讨论,个别询问)来征求建议,然后由班主任牵头,进行综合取舍,在征得了学校的同意的情况下,最后明确界定班级日常学习生活对错好坏的标准,进而形成一定的“奖罚”制度,这其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奖罚制度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从“多奖少罚,重奖轻罚”的方面去思考。奖罚内容的表达方式要以做得如何该如何奖为主,尽量避免如果不怎么做就怎么罚的内容出现,要从减轻学生因错而可能引起负疚感的目的出发,强化学生做好就奖,弱化做不好就受罚的意识。
  2、对于奖励的内容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避开传统的物质奖励,侧重于精神奖励。如某同学在某一时间段里,哪些方面做好了,可以让他组织全班开展一项有益的文体活动,如篮球赛,班级文艺晚会等,为其展示其组织能力或其它方面的才能提供平台,满足他张扬个性的欲望。这样的奖励,其实比奖励具体的物质奖品更具诱惑力,学生会觉得好玩,有意思,从而会为了开展某项活动而努力地去争取获奖。这样可使学生发挥特长,全面发展,这正是我们实施奖罚的真正目的。
  3、奖罚内容要虚实结合,以“奖实罚虚”为原则。学生毕竟是学生,犯错误总是难免的。为了更好地实现“重奖轻罚,以奖为主”的宗旨,不使学生自尊心受损,有利于学生的的健康成长,制度还需虚实结合。所谓“虚”,从逻辑角度上说即是外延要宽些,奖罚的内容要有模糊性;而“实”既是内涵要大些,奖罚的内容要有比较强的明确性。正确地把握好这两者的运用尺度其实很重要,它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达到保护学生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吸引力。比如迟到旷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受罚是肯定的,但具体该如何罚呢?这有很多选择,如果我们在制订奖罚内容时,对处罚的方式作出非常明确的规定,如写检查或通知家长等,实际上也就拒绝了给学生一种补救的机会,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是弊多利少的。而假如我们使用灵活的字眼表达,如批评警告,扣德育分等,那么提供给我们最终处理问题的方法就很多了,也就为我们依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4、奖罚制度要服从于学校工作,必须要取得学校的支持和帮助。班级工作是重要的,但相对整个学校来说,一个班级的工作只不过是整个学校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它是不可能独立于整个学校工作之外的,必须服从于学校整体工作这一全局。因此事先做好与学校领导的沟通工作,达成共识,从而取得学校的支持与帮助,这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一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与学校工作可能冲突的情况出现,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自己不至于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例如,如果在班级制订的奖罚制度中,有开展某项活动的情况,事先没有与学校领导商量探讨,仅以本班级的情况确定下来,就很可能与学校工作的主导思想相冲突,当需要具体实施时,学校就会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予以否定,这时原先确定的承诺就无法兑现了。而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不是总如我们所希望的那么成熟,自然会产生对奖罚制度的可信度产生怀疑。一旦出现了信任危机,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来说,那将是灾难性的影响,学生有可能产生难以想象的抵触情绪和行为。
  第三、调动学生参与,建立广泛的监督机制
  我们知道,监督越广泛的奖与罚,就越具有公正性,越具有公正性的奖与罚,就越具有严肃性,而越具有严肃性的奖与罚,才越具有鼓励性和惩戒性。在我们经过一定的程序制订了明确的奖罚标准后,实际上也就交给了全班学生一把衡量对错好坏以及处理对错好坏的标尺,他们自然会用这把标尺去度量什么行为应受奖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仅凭班主任一个人的监督为准,就肯定会出现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就可能产生不公正的弊端,因为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总会有监督的盲点,而不公正性的存在,自然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行为。这就使奖罚的严肃性受到破坏,奖罚没有了严肃性,这一奖罚制度也便成了一纸空文,最终将使我们奖罚手段的真正价值丧失,良好的初衷无法实现。所以在运用奖罚这一管理手段时,必须做好“监督”这一环节的工作,建立起广泛的监督机制,尽最大的可能让奖罚公正,维护奖罚的严肃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制订出的奖罚制度准确实施而不流于形式,才能增强学生的信任度,长期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避免厌倦情绪的产生,从而使得“奖罚”手段为班级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有法又无定法。只要能促其成长、促其进步、促其向善,都是好的教育、管理方法。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释放自己的真情去教育去管理,以制度管人,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奖你罚你没商量,则必然会为国家、为社会、为学校打造出一批批“精品”。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学生自主管理试点班工作计划 下一篇:让诚信的阳光照亮孩子心房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