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艺术是宽容

作者:佚名 字数:2170 阅读:10 更新时间:2008/12/10

班级管理的艺术是宽容

有一天,我的办公室站了好几个学生,他们趴在窗台边写作业,这种现象见多了,所以我也没放在心上。一节课过去了,铃声响起。我的同事显然是从教室回来。把课本往桌上一扔,可见他是憋了一肚子的怒气,径直朝这几个孩子走去。我猜他是去检查作业,不一会儿,只见办公室回荡他的吼叫声,然后是片片纸片满天飞。我明白了他的作业又一次没按要求去做,我的同时撕掉了他的作业。忽然,听见孩子大喊,你敢打人,于是和我的同时扭到了一起。这时,有人过去把他们俩拉开了。我的同事大声说道:你今天不完成作业,你休想出办公室一步。我一听,这话太绝对了,人总要吃喝拉撒,你不可能让学生在办公室拉屎吧。但盛怒之下,你也不可能让老师向学生妥协吧。我看看身旁怒气冲冲的同事,再看看刚刚很有理的孩子,只见孩子两手交叉在一起,直趴在窗台边,很自然的看窗外的风景。此情此景,谁也不会妥协,火药味怎能消除了。于是我悄悄的叫了另一个同事,让他把生气的同事找出去。然后,我跑到窗户边,便和那个孩子聊天,我问他几个问题:“你今年多大了”,“家在哪里?”,“爱好是什么?”“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最后,和他聊了他今天的表现,最后,孩子从心里接受了老师的惩罚,于是仍旧趴在窗台边写作业,我邀请他坐在老师的办公桌上写作业,但他拒绝了。不到十分钟,他的作业就完成了,我让他拿来给我看看,卷面很工整。我夸了他,然后我们很愉快的聊了一些他感兴趣的东西,但他的老师还没回来,于是我自作主张,让他回教室,可他坚决要向他的老师道歉,我一看,这是他和老师沟通的最好方式。后来,我的同事回来了,看了一眼作业,说道:走吧。于是学生回班去了。然后我就问同事:你为什么不表扬他一两句。它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学生,以后批评人时,不要太绝对,今天不是我说说他,说不定他还在和你斗气了。同事一听完,朝我大发雷霆:你简直是多管闲事,我今天就要整整他。
  这让我想起了两个故事: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椅子已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到了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的等候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也没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为寺院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
  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的笑道 ,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让课时再也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这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设想一下除去其他因素,归结到一点:他们有所作为,与当初长老、老师的宽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宽容唤起的潜意识,纠正了他们的人生之舵。
  可见,宽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自然而然的运用宽容;反之,长老若搬去椅子对小和尚“杀一儆百”也没什么说不过的,小和尚可能从此收敛但绝不会真正的反省也就没有以后的故事。同样,老师对学生的恶作剧通常是大发雷霆继而是狠狠批评,但也因为方式太“通常”了,就很难取得“不通常”的效果。其实这都涉及一个问题及管理,所谓管理说到的就是理顺人与人的对应关系,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达到和谐的统一。真正上档次的管理是一门艺术。你可以把对方“管”得规规矩矩“理”得笔笔直直,但你不会运用宽容,就可能把人的可塑性和创造力给泯灭,焉又有“艺术”而言?
  宽容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他给宽容的发出者也带来好心情。也许他的效应不在眼下却在将来,不管怎样都是好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摩擦,但我也希望大家的胸怀开阔一些,多学生多一些谅解,这样至少会少一些尴尬,就像我的同事一样,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心平气和问他是否需要帮助,这样至少不会有冲突。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试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 下一篇: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的尝试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