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话

作者:康震 字数:4630 阅读:536 更新时间:2009/03/08

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话

要走上跨越式发展道路,就必须首先获得高官权贵们的赏识。李白为了将自己介绍给高官权贵,使用了很多办法,其中一种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投信干谒,也就是给别人写自我推荐信。

  其实在唐代,读书人都写自荐信,这不足为奇,但李白的自荐信有他自己的特点。在不少自荐信中,李白都自称陇西成纪人,自称凉武昭王李的后代。我们曾在第一章中介绍过李,他是李唐皇室的先祖。李白坚称自己是李的后代,无非是在强调自己是皇室宗亲,是要引起高官权贵们的器重与重视。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给安州裴长史上书自荐,信中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跟朋友在深山老林里面养了数以千计的鸟,而且都是珍禽、奇禽,这些珍禽被他驯养得非常听话,巴掌一伸,这些鸟就停在他手上:“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其实他是真的为了养鸟吗?不是,他就是为了表现自己一种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同时这也是道家养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庄子·山木》托言孔子远离朋友弟子,在野外的大湖中隐居,鸟兽看到他都不惊惶逃避,以此说明孔子能够与鸟兽为伍,融洽相处,乃是得道之人——“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李白的这种行为方式真的引起了当地官员的注意——“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人以有道,并不起。”当地郡守听到这件事感到很奇异,就亲自来山中看望他们,还要举荐他们到朝廷。然而李白与朋友并不接受这样的邀请,他说这叫“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意思是说我并不屈从于官吏的召唤,当朝者邀请我做官我偏偏不去。这样一来他们的名声就更大了,这么有才华的人,这么特立独行的人,还不愿意做官,品德真是很高尚。这是他说自己的第一个优点。

  他还有什么优点?在这封自荐信中李白写道:“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他说自己在扬州住了一年,花了三十万,花这么多钱干什么用啊?都用在救济那些落魄不得志的读书人身上,也就是说自己视金钱如粪土,乐善好施。这是他第二个优点。

  第三个优点也比较重要,叫“存交重义”,就是重义气,够朋友。他举了个例子,说自己与朋友一起游览洞庭湖,结果这个朋友患急病突然去世了,炎热的天气里,李白伏尸痛哭,泪水哭干,哭出鲜血,路过的人听了都为之伤心。李白将朋友暂时安葬在洞庭湖边,几年之后,他又回来专门为朋友迁葬,将朋友的尸骨从坟墓中取出,装进口袋,自己背着口袋,披星戴月一路来到江夏,借钱将朋友的尸骨葬在当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李白这种特殊的葬友方式源自南方少数民族的二次捡骨葬法。第一次安葬被称为寄土,可就近安葬;三五年后要开棺捡骨,将骸骨安葬在家族坟地中。李白从小生长的绵州昌隆地区以南,就有乌蛮(彝族先民)、白蛮(白族先民)聚居,其中就有二次捡骨葬的风俗。

  说完不凡的身世与言行,李白还会在自荐信中炫耀自己的文采。唐玄宗开元八、九年间,李白去拜见当代大手笔、益州长史苏,苏在众位同僚面前夸奖李白下笔滔滔不绝,是少见的文学天才。如果继续博览群书,加强学习,扩展见闻,未来一定可与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一比高下。李白还曾得到首任安州郡督马正会的称赞。马正会认为李白是难得的奇才,他对长史李京之说:“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意思是说,其他人的文章,如同没有烟霞的山峰,没有草树的春景;而李白的文章,清雄奔放,名言警句层出不穷,文辞流丽而思想通达,每一句都能打动读者的内心。

  既然要将自己推荐给官吏,自荐信中自然少不了对官吏的称赞夸奖,这在唐代文人的干谒信中很常见。李白自荐信的不同在于,其结尾部分往往透露出自信甚至狂傲的口吻。还是在这封《上安州裴长史书》的结尾处,李白说:“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瑞辱英盼,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意思是,希望您能够恩赐给我宽厚的待遇,敞开心扉,继续让我感受到您的恩情,如果真如此,我一定会以长虹贯日的精诚之心做您的属下,即便让我像荆轲直渡易水去刺杀秦王也万死不辞!然而如果您在我面前耀武扬威,甚至声色俱厉,不予接纳,那我只能跪行到您面前,给您作个揖,然后像黄鹄一样高飞而去,到首都长安谋求前程。又有哪一个王公大人的门前不可以让我弹剑高歌呢?我永远不会再跟您见面。

  这一段换成大白话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李白似乎是有点儿太狂傲了,但这正是他超乎寻常的自信,也是他自荐信与众不同的地方。“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一句用了冯谖客孟尝君的典故。春秋战国时,有所谓战国四公子,其中一个叫孟尝君,这个人喜欢招致天下名士,养了三千门客,三千门客的待遇根据每个人的本事有所区别。冯谖也来投奔孟尝君。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本事什么特长,他都说没有,只好归入下等门客中。没过多久,冯谖靠在柱子上弹剑而歌,边弹边唱:宝剑啊宝剑啊,咱们回去吧,这里没有鱼吃啊。有人反映给孟尝君,孟尝君想,他要鱼肉吃,是不是有点本事啊?于是给他鱼肉吃。过了几天,冯谖又弹剑唱道:宝剑宝剑回家吧,我们出门没有车!其他门客都开始笑话这个要吃要喝的家伙,但孟尝君再次满足了他的要求。又过了不久,冯谖弹剑唱道:宝剑宝剑回家吧,家里没有人照顾!孟尝君于是派人照顾他的母亲。门客们都认为冯谖这个人贪得无厌,但孟尝君独具慧眼,认定他是个奇才,日后必有大用。后来,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为其设计狡兔三窟,在危难之际挽救了孟尝君的政治生命,成为他最著名的门客。李白用冯谖来比喻自己,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到弹剑高歌的地方,一定能够找到心目中的孟尝君。

  前面我们说过,干谒信、自荐信不是李白的发明创作,盛唐文人为了求取功名,必须向权贵高门投献诗文,为将来步入仕途打开方便之门。李白的这些自荐信代表了盛唐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面貌。什么精神面貌呢?这些文人在奔走权贵豪门,投赠、干谒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跪拜屈服于权贵的脚下,一方面却又因强烈的自信与自傲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李白是他们当中最典型的一个代表,他的行为言语最能代表盛唐知识分子蔑视权贵、崇尚个性、珍视自我、渴望价值实现的精神风采。李白有时候为权宜之计,可能会说一些奉承谄媚的话语,但他骨子里透出来的本质还是要强烈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不肯为了照顾权贵们的脸色而委屈自己自由张扬的个性的,所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盛唐知识分子的精神实质和风采。

  李白之所以在后人眼中具有那么大的魅力,首先在于他胸怀不同凡响的巨大的政治理想,其次在于他为实现巨大理想所走的一条不同凡响的路径,而为了打通这个不同凡响的路径,就需要一份不同凡响、振聋发聩的自我推介。在这份个人推介的开拓下,李白开始在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交游、四处干谒,寻求一个惊天动地的政治突破。对于李白来说,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政治神话,他认为自己不但是超一流的天才大诗人,而且是超一流的大政治家。这个神话不仅李白自己深信不疑,而且千百年来许多阅读李白的人也深信不疑。

  要说李白是个天才的诗人,这个没有问题。李白在文章事业方面向来绝对自信。他在给朋友的诗里说自己写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海” (《江上吟》),诗兴大发的时候一落笔,五岳三山为之震撼,写成之后高声吟诵,沧海为之扬起波涛。这种自信甚至狂妄放在别人身上也许很难得到认同,但放在李白身上的确当之无愧。

  还有,他给荆州太守韩朝宗写过一封自荐信,当时有一种说法叫“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朝宗喜欢推荐人才。李白对韩朝宗声称自己“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与韩荆州书》),今天让我写一万多字的诗文,我靠着马背上,一挥而就,文思敏捷如此。所以他在文章事业方面,确实很自信。

  尽管李白有这么高的文学才华与创作自信,可是李白的最高理想并不是当职业作家,在他看来,创作诗文不过是一种艺术天才,从根本上来讲,那不过是促进他声名煊赫的工具,是一个进身仕途的敲门砖。李白认为自己的真正天才在于政治。

  换言之,李白认为自己不仅是一个天才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个天才的政治家,是一个像姜太公、管仲、晏婴一样将要名传千古的大政治家。他认为大唐盛世就要在他这样天才的政治家手中发展壮大,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如姜太公那样的机会,而他一旦获得唐代君王的重用,唐代历史就将翻开新的一页。他天天在做这样的梦,他为这个梦等了很长时间,直到他四十多岁的时候,李白终于迎来了实现他政治神话最重大的机遇,他的梦想似乎就要变成现实了。这是个什么机会呢?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公主渠道”之谜 下一篇:怎样实现“鲤鱼跳龙门”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