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七帝疑案 (九)朱棣起兵谋反之谜

作者:毛佩琦 字数:8239 阅读:667 更新时间:2009/03/08

明十七帝疑案 (九)朱棣起兵谋反之谜

大家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第一个皇帝,第二位皇帝是他的孙子,第三位皇帝又回到他的儿子这一辈做皇帝。第三位皇帝是谁呢?就是朱棣。朱棣是他的大名,我们在提到这个人的时候,常常还有别的称呼。经常提到的,叫做明成祖,但是这个“明成祖”是明代晚期给他上的谥号,也就是嘉靖年间他叫明成祖。明成祖死以后,他并不称为明成祖,称为明太宗。朱棣还有一个谥号,叫做文皇帝。所以说,明成祖文皇帝朱棣,明太宗文皇帝朱棣,都是这一个人。

  * 这位被称做“明成祖”和“文皇帝”的大明天子,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他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去?他为何最终会篡夺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他又何以会成就日后的“永乐盛世”?

  朱棣这个人生于元朝末年,至正二十年,1360年。他在11岁的时候,也就是洪武三年被封为燕王。燕王的封国在哪儿呢?在北平。有的人说,这个北平的名字太熟悉了,现在我们经常谈到民国时期,北京所在地叫做北平。那么这个北平,最早什么时候叫?朱元璋的时期。朱元璋派军队北伐,推翻了蒙古贵族为主体的元朝统治,大都就改为北平。朱棣的封国在北平,他21岁的时候就藩北平,什么叫“就藩”呢?就是到他的封国去,也叫做“之藩”,之乎者也的“之”,到那里去。也就是说,他在21岁的时候从南京来到了北平,做燕王。后来到建文元年,也就是他在40岁的时候,发动了一场战争,这个战争叫做“靖难之役”。四年以后,也就是三年多、四年的年头,在43岁的时候登上了皇位。

  * 看过了明成祖朱棣的这样一个简历之后,我们有了太多的疑问:朱棣到底有多少军队,竟然敢于发动这样一场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的战争?朱棣所宣扬的这个“靖难”,究竟是什么意思?他的封地为什么会在离首都南京非常遥远的北平呢?

  朱元璋封王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他面对着国内仍然不是很太平的形势,特别是在北方蒙古地区还残存着蒙古的元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当时叫做北元。这些残余势力可能对明朝构成威胁,因此朱元璋就把自己的儿子沿着北部防线封为藩王。大儿子立为太子,二儿子秦王封在陕西,三儿子封在太原,晋王,老四朱棣就封在北平。当时在北方的这些王当中,有两个王非常强悍,一个是燕王,“燕王善战”;一个是宁王,宁王在哪里呢?就是在现在辽宁的西部、河北的东北部,大宁这一带,说“宁王善谋”。这些亲王,朱元璋分封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羽翼王室,保卫大明皇朝的江山。

  但是,明朝也对这些亲王的权力有所限制,什么限制呢?说规定这些亲王“不裂土,不临民”。什么叫“不裂土”,就是不分割国土;“不临民”,就是不管理国事,不管理他封国的地方的民政事务。军队不能够多,九千人都一万五千人,三个护卫,这个护卫兵只能负责亲王的安全,王府以外的军队亲王不得调遣。但是,亲王有崇高的地位,什么地位呢?叫做“公侯不得与之钧礼”,你虽然是公是侯,能征善战的老将,给国家立有大功,但是要见了亲王,哪怕他再年轻,你也不跟他平起平坐,要向他行大礼,他是皇帝家人,他是亲王。还有一点,就是亲王可以在对外作战的时候节制诸军。公侯这些能征善战的老将他不能够统领各个军马,出外作战的时候谁来节制诸军?亲王。

  这些亲王,刚才我们讲特别是燕王、宁王,他们在和蒙古残余势力作战的过程当中,锻炼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养成了自己的势力。在洪武年间,燕王在建文皇帝还没有继位的时候,朱棣就已经成为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

  * 既然燕王朱棣只不过有着万人左右的军队,而且他的封地还是在远离帝国中心的北平,他完全可以在这里享受他富足自在的亲王生活。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冒着可能被杀头的危险,公然走向了武力推翻当朝合法皇帝的道路?

  暗室密谋

  讲“靖难”,我们就不能够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一个和尚,叫做姚广孝。当年,朱元璋在他的身边有些僧人,他也给自己的亲王每个亲王配备一个主录僧人,辅佐他,帮助他,做一些佛事、法事。安排在朱棣身边的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姚广孝,姚广孝的法名叫道衍,所以又称做僧道衍。朱棣就藩北平,僧道衍要求跟随朱棣一同来到北平。僧道衍跟朱棣之间,心里是相通的。僧道衍有一次说,你把我要在你的身边,我会送给你一顶白帽子戴。什么意思呢?朱棣本身是亲王啊,“王”字上面要加一个“白”的帽子,就是“皇”。朱棣心知肚明,一拍即合。

  僧道衍是什么人呢?本是读书人,生长在元朝末年,但是这个读书人后来前途失意,就出家了。出家以后仍然关心注天下大事,这时候来到燕王身边,胸怀大志,一定要做一番事业。这个人形象是什么形象?说面如病虎,像一只虎,有病,懒洋洋在那儿趴着。一个有病的老虎,虽然显得很疲惫,但是它实际上酝酿着非常凶猛的力量。三角眼,眼睛三角,有人说这是充满智慧的光芒。

  就是这样一个僧道衍,他又向朱棣推荐了两个人,一个叫做金忠,一个叫做袁珙。先说这个袁珙,是什么人呢?袁珙是一个善于相面、算卦的人,他的算卦非常灵。姚广孝把他推荐到燕府,要想安排在朱棣的身边,朱棣就要测一测他的算卦是不是灵。有一次,朱棣带了十几个卫士来到大街酒肆饮酒,事先袁珙就在这个酒店等候,朱棣这一行人进到酒店,袁珙老远地看见,冲过去就趴在地上:大王,您怎么跑到这儿来了?哎,你怎么说我是大王啊?我跟他们一样是士兵。你不要欺瞒我,我一看就知道你相貌不凡。第一次测试,你想想一个亲王和一下周围的士兵,他气质肯定不一样,一般人也能看得出来,用不着袁珙。但是袁珙在这第一次测试当中胜利了,后来袁珙就成了朱棣身边的一个谋士。袁珙说,将来您年过四十,胡须过胸,你就能登上皇位了。朱棣说,这个话可不能随便说!心里头可以想,不能够表白。第二个说的是金忠,这个金忠是什么人呢?金忠是袁珙的一个朋友,金忠也是善于算命,后来推荐到燕府当中。

  姚广孝、袁珙和金忠都用将来夺取政权、当皇帝来诱导燕王朱棣,实际上他们是看清了当时天下的形势,他们不过是想借助天命来引道燕王去夺取政权。朱元璋晚年,秦王已经故去,晋王也已经病故,在亲王当中年纪最长的就是燕王。燕王本身又有带兵作战的经验,所以燕王就可能给皇帝造成最大的威胁。所以,在建文帝登极做皇帝的时候,他所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有计谋、有勇略、有作战经验的强悍的燕王。

  姚广孝等人在建议燕王造反夺权以后,燕王下了决心。各样奇异的人才到燕府当中,在燕府里头打造兵器,打造兵器怕外边知道声音,就养了很多鹅、鸭子哇哇哇乱叫,他们打造兵器。

  * 即使燕王朱棣想方设法地掩盖他企图谋反篡位的密谋,但是朱棣在北平所能控制的范围也仅仅是燕王府而已,整个北平城仍旧在朝廷的掌控制下。而且,朱元璋在许多年前就已经创立了像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他们在整个大明王朝从来就是无孔不入,朱棣谋反的消息难道就不会走漏风声吗?

  * 刚才说到,朱棣在自己的燕王府内紧锣密鼓地打造兵器,准备谋反。但是,这一切究竟能否逃得过朝廷密探的眼睛呢?

  密谋暴露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燕王府的这些行动早被朝廷安插的人报告给朝廷,所以对燕王府的行动有所觉察,他们双方都在准备。燕王为了迷惑朝廷,怎么办呢?他采取了装疯,大热的天,他围着火炉,穿着很厚的衣裳,有的时候冲到街上去,见了人说胡话,抢别人的饭就吃,也许在大街上就躺着卧,要给别人一种假象,说这样的人没有夺权的野心,也不可能夺权。

  但是,燕王企图造反的阴谋还是被人揭露了。建文元年(1399)六月,燕王府的一个百户叫做倪亮,报告燕王府有异常动作。于是朝廷下令,要捉拿燕王府下面的一些官员。过去,要是朝廷要对于亲王有所处罚的时候,不能够直接处罚亲王,要处罚亲王身边的人,对他加以警告。所以朝廷下了指示,要求燕王府你把造反逆谋的这些人交出来。朝廷派了人,像北京的按察使,北京都司的都指挥,张昺、谢贵这些人,还有一个北京都指挥使司的指挥使叫做张信,准备对燕王下手。

  但是这个张信就把情报出卖给了燕王,张信得到朝廷的消息以后,知道要对燕王下手,回到家里头坐卧不安,他的母亲说你有什么事情啊,这样坐卧不安?张信是个孝子,就把这个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他的母亲,他母亲说,燕王,你不能动,不能够反燕王。张信想来想去,第二天就坐着一顶女轿到了燕王府,女人坐的轿子,他不敢明着去啊,进了燕王府。见了燕王说,现在我知道你要造反,朝廷让我来抓你。燕王说,没有这回事啊,说你看我病得这样,还能够造反吗?张信说,你不要瞒我了,我诚心诚意来向你报告,如果你要是想造反有什么话你就对我实说,不然的话我就按照朝廷的旨意把你抓走。于是,燕王就得到了朝廷确切的情报,他下决心就要动手了。

  在动手之前,他还有一番要做戏,他身边还有一些人,能不能够让这些人都跟随自己打仗?他把这些人叫到身边,说你看,朝廷现在要对我下手,与其这样,我还不如自己自杀,表明我的心迹,我是忠于朝廷的。这时候有一个他身边的将领叫做张玉,张玉说你这是妇人的行为,是匹夫之勇,我们为什么不能一拼呢?还有一个叫朱能的,朱能说,我们首先控制了北平九门,他人多可以胜利,我们天定也可以胜利!天命在我们这儿,谁也不能阻挡。朱棣一看身边这些人员都同意他起来造反,于是决定起兵。

  就在这个时候,刮起一阵大风,把房顶上的瓦都掀掉了,哗啦一下子掉了,碎了。朱棣一看,天刮风,我要准备起兵了,刮风把我的瓦刮掉了,真是不祥啊!姚广孝这时候出来哈哈一笑:这真是好事啊。朱棣说我要起兵,这个瓦刮掉地下摔碎了,这是什么好事啊?你这个乌和尚,乱说话。姚广孝说,你看这个瓦是黑色的,它说明老天爷想让你这个瓦换颜色了,要换成黄瓦了。姚广孝这些人用各种方法坚定朱棣起兵的信心,朱棣终于决定起兵。

  就在这时候,朝廷派来捉拿燕王府的人已经包围了燕王府。

  * 在这样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朱棣该怎么办?朝廷派来捉拿他的军队已经把燕王府围了个水泄不通,而府内的军队却又少得可怜,燕王朱棣的命运会怎样?朝廷派来捉拿朱棣的统军人物又会是谁?

  北平兵变

  是北京都指挥使司的张昺和谢贵,张昺和谢贵包围了燕王府,并在所有的通道立上栅栏挡着,要求燕王府按照朝廷指的名字交出人来。朱棣传出信儿来,说可以啊,我完全服从朝廷的命令,你们进来吧,我把人交给你们。朝廷是集全天下之兵马,面对的是一个小小的燕国啊,所以张昺、谢贵并没有怀疑,以天下之兵马要想打败燕王府,要除掉燕王,那不是很容易吗。听燕王这么一说,他们两个就进了王府,进了王府他就看见燕王坐在火炉边,正是夏天,拿着拐杖。燕王见到张昺、谢贵来了,就说,二位将军请坐。二位刚刚落座,燕王怒气就上来了,他说什么呢?他说:“今编户齐民,兄弟宗族尚相恤;身为天子亲属,旦夕莫必其命。”就是普通老百姓,他们都知道兄弟友爱,都知道亲情,说我身为亲王,是皇帝的叔叔,你们想动手就动手,想抓人就抓人?说着就把拐杖往旁边一扔,我有什么病啊?什么病也没有!桌子上摆着一盘西瓜,西瓜已经切成片了,就是准备让这个客人来尝的。他拿起西瓜,说请你们常常鲜吧!举起这西瓜“啪”往地上一扔,埋伏在后边的武士一下冲上来把他们俩捉拿。

  外边守着王府、堵在道路上的士兵看看时间一点点过去,这张昺和谢贵也不出来,天色渐晚,什么动静也没有,是不是在里头说得很投机,吃上饭喝上酒了?没有人指挥了,天快晚了,就散了。他们不知道在里边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

  燕王控制了张昺、谢贵以后,他就令他的兵马紧急攻夺九门,迅速地占领了北平的九门,控制了北平城。三天之内,北平大定,三天就把局势安定了。所以第一个回合,燕王取得了胜利。

  * 虽然朱棣迅速控制了北平城,但是以燕王府的区区军队来对抗朝廷的百万之师,几乎就是以卵击石。而且,他起兵反叛合法皇帝的行为本来就是大逆不道的,朱棣会找一个怎样冠冕堂皇的借口来赢得别人的支持?

  反叛的借口

  起兵造反,要有一个理由啊,要把自己不合理的、不正确的东西说得很正确,不合理的说得很合理。有人说,我们反朝廷叫做“讨伐”。不行啊,怎么能用“讨伐”啊?你是亲王,那边在南京坐的是一个合法的皇帝,你怎么能讨伐他呢?不行,要改变用词,叫做“靖难”。为什么叫“靖难”?说朝中出了奸臣了,皇帝有难,我要去解救皇帝,给皇帝平难,叫“靖难”。朝中出的什么奸臣呢?这个奸臣是帮助皇帝出坏主意,是戕残骨肉,像我们这样的亲王都被他们杀害,都被他们迫害,他们是坏人,我们要举兵靖难。而且朱棣引用了朱元璋留下的《祖训》作为条文,《祖训》怎么说呢?说“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朝中没有正臣,出了奸恶,亲王可以讨伐这些奸臣,这是朱元璋留下的祖训。于是这场战争打响,战争就叫做“靖难之役”。

  * 看到这里,我们对这个朱元璋的祖训有些怀疑,朱元璋生前不遗余力地加强他的皇权,而且还怕自己的继承者建文帝年幼遭别人篡位,而不惜杀掉众多的功臣。这样一个朱元璋怎么会为朱棣的反叛留下借口呢?这个《祖训》究竟是真是假?

  * 刚才说到,朱棣以朱元璋的祖训作为起兵靖难的借口,但这个祖训的真实性让我们产生了怀疑。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过这个祖训?

  祖训的真相

  朱元璋真的留下了这样的一个《祖训》吗?朱元璋有《祖训》不错,这几句话也不错,但是朱棣篡改了其中的一句话,他把一句话删节不说了。哪一句话呢?叫做朝无正臣、朝有内奸的时候,亲王要“训兵待命”,你要把你的军队管好,训练好,要等待朝廷的命令,你才能够去清君侧。现在他把这个“训兵待命”几个字不说,就说我要去清君侧,在文字上玩了一个把戏,让天下人看,朱棣做得是堂堂正正,根据《祖训》来解除皇帝之难,这个战争就叫做靖难之役。

  燕王虽然控制了北平,但是形势对他来说仍然十分危险。北平周围都是官军,所以他要想直接夺取南京的政权,还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所以他就首先要扫平北平周围,包括夺取通州、冀州、遵化、永平、密云这些地方,要把这些地方扫平,巩固他在北平的根据地,才能够往南打。官军看起来十分强大,但是往往不堪一击,这些地方很快就被燕王拿下。燕王下一步目标就是南进。

  * 这一边,燕王朱棣拿下了北平周边地区,站稳了脚跟,而且要雄心勃勃地进攻南京。那么,远在首都南京的建文帝会有什么反应?他们会怎样平定这场叛乱呢?

  真定之战

  北平的陷落引起朝廷震动,没想到燕王这么快就控制了北平。朝廷怎么办呢?任命了耿炳文为大将军,讨伐燕王。耿炳文是在洪武末年硕果仅存的一个老将。大家知道,朱元璋为了使小皇帝能够平安地做皇帝,他在他的晚年对于很多功臣宿将大开杀戒,没有人能够威胁皇权;但是,反过来,也没有很有力的将军去替皇权去冲锋陷阵。耿炳文硕果仅存,他虽然打过仗,但是这时候已经年老了,没有锐气了。他带兵北伐和燕王交战,第一站就在真定遇到了燕王。

  朝廷平定燕王叛乱它也有它的说辞,它的说词是怎么说的呢?“邦家不造,骨肉宗亲屡谋僭逆……今乃称兵搆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说我们家门不幸,这些亲王们不断地发生叛乱和谋逆。现在竟然公开造反,要来夺权,是天地不能够容许的这样一种大逆,我们要讨伐他。耿炳文带领官军北伐,遇到燕王的主力,一战败于涿州,再战败于雄县。

  燕军继续南进,他们在真定发生了激战。这一战,燕王使出了一个计,就是趁着官军还没有渡河的时候,叫“半渡而击”。当时这个河是什么河呢?是滹沱河,趁着官军还没有渡河的时候,燕王的军队向官军发起攻击。这一次官军大败。从涿县,到雄县,到真定,官军连续失败,耿炳文无计可施,关起城门来不出。

  官军虽然失败,但是还有十万之众。官军的失败震动了朝廷,朝廷上下来商议如何对付燕王。燕王夺取了北平,打赢了真定之役,不过是小试锋芒,他要夺取南京的帝位,登上皇帝的宝座,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下面的仗怎么打?双方的招数怎么出?我们下一回再说。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明十七帝疑案 (十)朱棣直捣南京之谜 下一篇:明十七帝疑案 (八) 建文帝下落之谜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