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登庐山1959年7月1日

作者:毛泽东 字数:833 阅读:246 更新时间:2009/03/08

七律·登庐山1959年7月1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北部,屹立在长江和鄱阳湖之间。

  〔跃上葱茏四百旋〕葱茏,草木青翠茂盛,这里指山顶。庐山登山公路,建成于一九五三年,全长三十五公里,盘旋近四百转。

  〔九派〕见《菩萨蛮·黄鹤楼》〔九派〕注。《十三经注疏》本《尚书·禹贡》“九江”注:“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明李攀龙《怀明卿》:“豫章(今南昌)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作者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一封信上说:“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

  〔三吴〕古代指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的某些地区,具体说法不一。这里泛指长江下游。作者在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同一封信上说:“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陶令〕指陶潜(三六五——四二七),一名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他曾经做过彭泽县令,故称陶令。据《南史·陶潜传》记载,他曾经登过庐山。他辞官后归耕之地,离庐山也不远。

  〔桃花源〕陶潜曾作《桃花源记》,文中说秦时有些人逃到一个偏僻宁静的“桃花源”(长满桃花的水源)地方避乱,从此与世隔绝,过着和平的劳动生活。直到晋朝才有一个武陵(湖南常德)的渔人因迷路偶然找到这个美丽幸福的奇境。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五律·看山1955年 下一篇: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