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作者:佚名 字数:1621 阅读:37 更新时间:2009/04/25

西北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词曲改编:王洛宾。

    【歌词欣赏】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经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粉红的笑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创作背景】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于1939年在西宁为青海“儿童抗战剧团”演出的轻歌剧《沙漠之歌》编写的。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三种名称:最早叫《草原情歌》、《我愿作个牧羊人》,并现存三种记谱资料、其调性、调试分别是D徵调式、降F商调式、D羽调式,有两种唱法版本。1934年,从新疆迁徙到青海海西的上千人哈萨克族群众中,有30多人来到西宁,他们中有几名喜唱民间歌曲的歌手和弹冬不拉的乐手。洛宾先生闻讯后,通过关系约请他们到西宁北门外的“香水园”来弹唱,用了三天半时间搜集记录出如《都达尔和玛利亚》、《草原情歌》、《黄昏里的炊烟》等20多首哈萨克族民歌。

    据在青海的周宜逵老先生介绍:洛宾从年轻的阿布都海迪尔那里,最先记录整理出《掀起你的盖头来》和《阿拉木汗》两首民歌。后来洛宾在维族商店又结识了几位哈萨克族歌手,相处渐熟,听他们讲了草原上的生活情景,洛宾由此产生了编写一部小歌剧的念头,(后来的《沙漠之歌》)。大约在1938年5月中旬,洛宾约好两位维族商人(兼当翻译),两位哈萨克族歌手(一老一少)在香水园一起唱歌。大家聚在一起,气氛十分融洽、热烈。年长的一位哈萨克族歌手风趣幽默,嗓音特好,唱起歌来高亢豪放,感情非常投入,而且高低快慢有很大随意性,第二遍与第一遍唱,多处有出入,同时音调中随时加入一些用喉咙吼出的花腔,学唱的人很难掌握。洛宾对此很欣赏,很感兴趣。老人弹起冬不拉,一连唱了六七首民歌,洛宾选中两首记录下来,即《等你到天明》《都达尔和玛利亚》。年轻的哈萨克族歌手又唱了洛宾在甘肃曾经记录的《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曲调基本相同,只是词句好像少了许多。维族青年歌手听了哈族歌手的歌唱,接着也唱了一首叫《牧羊人之歌》。听起来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大体相似,只是曲调简短,译出歌词完全不同。老歌手说,这就是哈萨克族的歌,唱法不同。洛宾将《牧羊人之歌》认真记录下来,反复订正几遍,这就是后来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所依据的原始曲调。洛宾把它定名为《我愿做个牧羊人》。

    1939年6月以后,《在那遥远的地方》从青海逐步流传到省外乃至国外。后来洛宾写出的《草原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初稿),歌词、曲调都基本上以维族歌手所唱三段词的《牧羊人之歌》为依据,经过案头、灯下反复琢磨,他加写了第四段词:即“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牧羊人之歌》是脱胎于《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6月上旬,歌唱家赵启海自重庆来到西宁,临走时洛宾把他改编、创作的几首新疆民歌交给了他,并把《草原情歌》改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四段词)让他带到重庆大后方演唱,于是产生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我是中国人 下一篇:在希望的田野上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