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九大行星  水星

作者:崔玉亭 字数:14603 阅读:43 更新时间:2009/06/18

探索九大行星  水星

水星的外貌

  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水星最靠近太阳。它属于内行星。从地球上看去,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视角距 (即两个天体在观测者眼里所张的角度)不超过28°。我国古代把30°叫做——“辰”,水星离太阳的视角距不超过一辰,因而我国古代把它称为“辰星”。

  水星最亮的时候,目视星等达-1.9等。由于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视角距离不大,使得水星经常因距离太阳太近,淹没在耀眼的阳光之中而不得见。即使在最宜于观察的条件下,也只有在日落西山之后,在西天低处的夕阳余晖中,或是在日出之前,在东方地平线才能看到它。

  在地面上观测水星,几乎看不到它的细节。1973年11月3日,美国发射了水手10号宇宙飞船,对水星进行飞近探测。它是迄今唯一“访问”过水星的宇宙飞船。在它与水星三次相会的过程中,向地面发回了5000多张照片。在最后一次,它距水星表面仅372千米,拍摄了非常清晰的水星电视图像,天文学家惊奇地发现,水星表面和月球表面极为相似。

  水星表面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星罗棋布,既有高山,也有平原,还有令人胆寒的悬崖峭壁。据统计,水星上的环形山有上千个,这些环形山比月亮上的环形山的坡度平缓些。1976年,国际天文学会聘请一些专家、学者为环形山命名,1987年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环形山的名字,其中有15个环形山用了中国的人的名字。除了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外,其他14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和艺术家。

  水星内幕

  水星的运动

  水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 5790万公里,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偏心率为0.206,故其轨道很扁。太阳系天体中,除冥王星外,要算水星的轨道最扁了。水星在轨道上的平均运动速度为48公里/秒,是太阳系中运动速度最快的行星,它绕太阳运行一周只需要88天,除公转之外,水星本身也有自转。过去认为水星的自转周期应当与公转周期相等,都是88天。1965年,美国天文学家戈登、佩蒂吉尔和罗·戴斯用安装在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测定了水星的自转周期,结果并不是88天,而是58.646天,正好是水星公转周期的2/3。水星轨道有每世纪快43″的反常进动。

  地球每自转一周就是一昼夜,而水星自转三周才是一昼夜。水星上一昼夜的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176天。与此同时,水星也正好公转了两周。因此人们说水星上的一天等于两年。由于水星在近日点时总以同一经度朝着太阳,在远日点时以相差90°的经度朝着太阳,所以水星随着经度不同而出现季节变化。

  水星的核心

  水星外貌如月,内部却很像地球,也分为壳、幔、核三层。水星的半径为2439公里,是地球半径的38.2%,18个水星合并起来才抵得上一个地球

  26的大小。质量为 3.33×10克,为地球质量的 5.58%,平均密度为 5.43

  3克/厘米 ,略低于地球的平均密度。在九大行星中,除地球外,水星的密度最大。由此天文学家推测水星的外壳是由硅酸盐构成的,其中心有个比月球大得多的铁质内核。这个核球的主要成分是铁、镍和硅酸盐。根据这样的结构,水星应含铁20000亿亿吨,按目前世界钢的年产量(约8亿吨)计算,可以开采2400亿年,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铁矿!

  美国发射的“水手10号”在1974年3月、9月和1975年3月探测了水星,并向地面发回5000多张照片,为我们了解水星提供了珍贵的信息。从照片上我们看出,水星的外貌酷似月球,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环形山,还有辐射纹、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人们推测水星的壳层与月球类似,并且都有

  -9过陨星轰击历史。水星上有极稀薄的大气,大气压小于2×10百帕,大气中含有氦、氢、氧、碳、氩、氖、氙等元素。由于大气非常稀薄,水星的表面白天和夜晚的温度相差很大。白天太阳光直射处温度高达427℃,夜晚太阳照不到时,温度降低到-173℃。温差变化如此悬殊,绝不可能有生物存在。

  水星的磁场

  水星有没有磁场? 70年代以前,也是谁都不知道。而一般估计,这么小的一个天体大概是不会有磁场的。

  1973年11月,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水星探测器发射成功,它的既定考察任务中,有一项就是探测水星究竟有没有磁场。它就是美国的

  “水手10号”探测器。探测器曾经3次从水星上空飞过,那是在1974年的3月29日和9月21日,以及1975年3月16日。

  “水手10号”第一次飞越水星时,最近时距水星只有720多公里。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在拍摄布满环形山的水星地貌的同时,磁强计意外地探测到水星似乎存在一个很弱的磁场,而且可能是跟地球磁场那样有着两个磁极的偶极磁场。水星表面环形山和磁场的发现使科学家很感兴趣,因为这些都是前所未知的。但是,磁场的存在必须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这就要等待到“水手10号”与水星的另一次接近。

  “水手10号”探测器的飞行轨道是这样安排的:在到达水星区域时,它每176天绕太阳转一圈。我们知道,水星每88天绕太阳一周,也就是说,水星每绕太阳两圈,“水手10号”来到水星附近一次,飞越水星并进行探测。

  “水手10号”第二次飞越水星时,距表面最近时在48000公里左右,对水星磁场没有发现什么新的情况。为了取得包括磁场在内的更加精确的观测资料,科学家们对探测器的轨道作了校准,使它第三次飞越水星时,离表面只有327公里,而且更接近水星北极。观测结果是十分令人鼓舞的:水星确实有一个偶极磁场。从最初发现到完全证实,刚好是一年时间。

  水星的偶极磁场与地球的很相像,极性也相同,即水星磁场的北极在水星的北半球,其南极在南半球。

  水星磁场有多强呢?

  磁场强度一般用一种叫做“高斯”的单位来表示,水星赤道上的磁场约0.004高斯,两极处略微强些,约0.007高斯。跟地球磁场强度比较一下就更清楚些,地球表面赤道上的磁场强度在0.29~0.40高斯之间,两极处的强度也略大,地磁北极约0.61高斯,南极约0.68高斯。大体上说来,水星表面磁场的强度大致是地球的 1%。与地球磁场相比,水星磁场强度不算高,更不要说与其他强磁场行星——木星和土星相比了。但是,除了这三颗行星之外,在太阳系的其余行星中,水星还是可以称得上是有较强磁场的一颗行星。

  水星磁场与地球磁场还有一点很相像的地方,那就是磁轴与自转轴并不重合,两者互相交错而形成一个夹角,水星的这个角度是12度,而地球则是11度多。磁轴指的是北磁极和南磁极之间的连线。

  既然存在磁场,磁场在太阳风的作用下肯定会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就是所谓的磁层。太阳风基本上不可能进入到磁层里面。水星和地球都有磁场,也都有磁层,水星磁层冲着太阳那面的边界——磁层顶到水星中心的距离,大致相当于1.45个水星半径,地球磁层顶到地球中心的距离约11个地球半径。所不同的是,地球磁层是不对称的,有点像是条头大尾小的大“鲸鱼”,而且“尾巴”拉得很长;水星的磁层则是比较对称的。

  水星有一个基本上与自转轴平行的偶极磁场,虽然磁场强度比地球的弱,但两者却很相似。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们磁场的成因也许也是相似或相同的。

  那么,地球磁场是怎么形成的呢?

  关于地球磁场的成因,有好多种说法,是个在进一步探讨中的问题。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所谓的“自激发电机”假说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赞同。多数人认为它不失为是个比较可以接受的理论。这个假说的依据是这样的:

  (1)地核物质是流体,高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2)在极高的压力下,地核物质性质发生了变化,即使在高温时仍能保持弱的磁性;(3)地核物质在不断地流动着和运动着。在这种情况下,流体地核物质在弱磁场内的运动,一方面不断地产生电流,同时,所产生的电流反过来使原来的弱磁场不断得到加强。因此,地核就好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发电机那样,有效地工作着。这就是所谓的“自激发电机”假说。

  那么,水星的磁场是不是像地球那样,由“自激发电机”或某种类似于

  “自激发电机”的效应而产生的呢?

  水星磁场在外观上跟地球磁场很相像,水星的平均密度很大,每立方厘米5.46克,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仅仅比地球小一些,说明它也有类似地球那样的铁核。地核直径约7000公里,占地球体积的 16.2%,质量大体是地球总质量的31%。据估计,水星铁核包含着水星全部质量的70%~80%。这样的话,铁核的直径就该有3600公里。按比例来说,水星的铁核要比地球的地核大得多。

  “自激发电机”假说要求行星的核心物质呈液态,可是,根据对水星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来看,它的内部很可能早就是固体了,当然就不可能以“自激发电机”那样的效应来产生磁场。

  正是由于这样的考虑,在“水手10号”探测器飞临水星和对水星进行探测之前,没有人认为水星会有磁场。

  水星有磁场,这是事实。如何理解呢?

  有人认为:在水星形成的早期历史阶段,它的液态核心还没有凝固,水星磁场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并一直保留到现在。这种观点遭到许多人的反对,认为根本是不可能的。主要理由是:在过去的几十亿年当中,由于放射性元素产生热能,或者其他像陨星袭击等原因,使得水星内部相应部位的温度上升到物质丧失磁性所必需的最低温度之上,从而使残留下来的磁场完全消失。所以,即使当时保留了部分磁场,现在也早已消失了。

  还有人认为,水星与太阳风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也许会由此而产生磁场。对这种主张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相互作用虽然会由感应而产生磁场,但不可能产生与自转轴平行的对称性磁场。

  看来,水星磁场是由某种我们还没有想到或还不理解的原因造成的,这还是个难解的谜。不仅如此,有待完善的磁场成因理论,还必须能同时回答:地球磁场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的天体没有磁场?为什么金星有一个比水星更大更热的内核,却没有明显的磁场等等问题。

  水星风光

  水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较扁的椭圆,当它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所看到的太阳大小可差1倍多。太阳在水星天空中移动得慢极了,如果在水星上看日出,要耐着性子花上十几个小时。在水星上可以长时间地仔细观察日冕和色球,而不必像在地球上那样去追逐日食的瞬间,这一点令天文学家十分羡慕。然而要想到水星上去是不可能的。水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的1/3左右,再加上没有大气遮挡,水星上的阳光比地球赤道的阳光还强6倍,不要说人,就是一些熔点较低的金属也会熔化。另外,水星上既无空气又无水,昼夜温差非常悬殊,最热时达到427℃,最冷时则有-173℃。温度最高的区域是中心位于北纬30°、西经195°的盆地,它是诸行星中温度最高的地方,因此给它取名为“卡路里盆地”,即热盆地的意思。又因它和月球上的雨海(月球上一个盆地的名称)极为相象,所以它也被人们称为水星的雨海。

  水星上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的环形山一样,也进行了命名。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已命名的310多个环形山的名称中,其中有15个环形山是以我们中华民族的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有伯牙:传说是春秋时代的音乐家;蔡琰:东汉末女诗人:李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唐代大诗人:董源:五代十国南唐画家;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姜夔:南宋音乐家;梁楷:南宋画家;关汉卿: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元代戏曲家;赵孟睿涸??榛?遥煌趺桑涸?┗?遥恢燹牵呵宄趸?遥徊茈暎?床苎┣郏?呵宕?难Ъ遥宦逞福褐泄?执?难Ъ摇?

  水星表面上环形山的名字都是以文学艺术家的名字来命名的,没有科学家,这是因为月面环形山大都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了。水星表面被命名的环形山直径都在20公里以上,而且都位于水星的西半球。这些名人的大名将永远与日月争辉,纪念他们为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

  水星凌日

  当水星走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在太阳圆面上会看到一个小黑点穿过,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其道理和日食类似,不同的是水星比月亮离地球远,视直径仅为太阳的190万分之一。水星挡住太阳的面积太小了,不足以使太阳亮度减弱,所以,用肉眼是看不到水星凌日的,只能通过望远镜进行投影观测。水星凌日每100年平均发生13次。下次凌日是在1999年11月16日5时42分,有望远镜的朋友切莫错过机会。

  金星

  地球的姐妹行星

  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其亮度足以抵得上15颗天狼星。中国古代称它为太白或太白金星。金星和水星一样,位于地球轨道之内,是内地行星。由于金星比地球更靠近太阳,从地球上看去,它和太阳的最大视角距离不超过48°。因而,金星不会整夜出现在星空,它有时闪烁在群星都已隐去的朝霞中,有时又出现在众星尚未露面的落日余辉里。当金星出现在黎明的东方天空时,我国民间称它为启明星;出现在黄昏西方天空时,我国民间称它为长庚星。《诗·小雅·大东》中“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指的就是金星。

  从外表上看,金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也是一个有较密大气层的固体球。

  金星的半径为6073千米,只比地球半径小300千米,体积是地球的0.88

  27倍。质量为地球的81.5%,相当于4.87×10克。平均密度约为地球的 95

  3%,为 5.19克/厘米 。由于这几项数值和地球十分相近,因此,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地球的姐妹行星。在宇宙飞船探测金星以前,有的天文学家推测,金星的化学成分和表面的物理状况与地球相似,金星上发现生命的可能性甚至比火星还要大。

  50年代后期,天文学家用射电望远镜穿过封闭金星的厚厚的云层,第一次测出它的自转周期和表面温度。金星自转极慢,温度极高,可能达到300℃以上,这个结果和以前预测的洞天福地般的金星环境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有人怀疑是不是仪器出了毛病。

  1961年以来,前苏联和美国先后向金星发射了30多个探测器,开始是飞近探测,后来发展到着陆探测。现代科学证明,金星是个奇热、无水、任何生命都无法存活的世界,金星和地球只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姐妹。

  金星的真面目

  为了探索金星的真面目,20世纪60年代初拉开了探测金星的序幕,前苏联1961~1978年已发射了12个金星探测器。美国1962~1978年共有6个探测金星的飞船上天。仅在1978年12月4日~25日的20多天里,前苏联和美国就各有两个自动行星际站在金星表面软着陆,实现了对金星的现场考察。

  行星探测器对金星进行现场考察以后,遮盖在金星表面的“蒙面纱”已经逐渐揭开了。金星没有磁场和辐射带,其大气的组成和地球盎然不同:地球大气以氮、氧等气体为主,二氧化碳很少;在包围着金星的大气中,97%以上是二氧化碳,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氮、氩、一氧化碳、水蒸汽及氯化氢等。金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让阳光通过,照到金星表面,却不让热辐射返回太空,使金星表面处于高温状态,产生“温室效应”。金星表面的温度高达465℃~485℃。温室保护罩的作用还使金星上的昼夜温差很小,基本上没有昼夜、季节和地区的差别。金星表面的大气密度比地球上的大50倍。地球海洋平面的气压是一个大气压;金星表面的气压大到90个大气压,相当于地球上海洋深处900米左右所受的压力。金星上空闪电频繁,每分钟达20多次,常常是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前苏联的“金星 12号” 1978年 12月 21日在下降到金星表面的过程中,仅仅在从11公里高空下降到5公里的期间,就接连记录到1000次闪电。有一次特别大的闪电竟持续了15分钟。“金星13号”和“金星14号”的下降装置在下降过程中,考察了金星的高空风。金星表面的风速大约为2~3米/秒,由表面到高空,风速逐渐加大,到 50~70公里的高空,风速竟然达到100米/秒,风向与金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但比自转速度快得多。更惊人的是,在离金星表面30~88公里的空间,密布着一层有腐蚀性的浓硫酸雾。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窒息的环境!这个现代天文学家称为“太阳系中的地狱”的金星绝对不能是地球的孪生姐妹。探测结果表明,金星上不存在任何液态水,不仅没有任何类似地球上的动植物存在,连任何生命的形式都没有。

  美国的“先驱者” 1号和2号,前苏联的“金星” 11号和12号分别在1978年12月4日、9日和21日、25日到达金星,对金星进行综合性的考察。从它们发回的信息得知,由于金星表面有浓密的大气保护,其表面并不像月亮、水星那样布满环形山。相对来说,金星表面比较平坦,大部分表面都覆

  3盖着一层“浮土”,其平均密度是1.2~1.9克/厘米 ,厚度不超过1米。

  3在浮土下面,主要是密度为2.2~2.7克/厘米 的玄武岩。下降装置周围可以看到许多大石块,绝大部分石块呈红褐色,棱角分明,半埋在颗粒细小的黑褐色尘土和砂砾之中。这表明金星上的物质构造仍很活跃,可能存在活火山。

  金星上的山脉,一般都很高,最高的是麦克斯威尔山,高度为11270米,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还比它矮一头。北半球大高原,长3200公里,宽1600公里,相形之下,青藏高原大为逊色。在赤道地区,发现一些像火山口一样大而浅的圆形圈,有些地方像是由巨大的熔岩流所形成。此外,还有一条很深的大裂缝,自南向北穿过金星赤道,裂缝最深的地方有7米左右,这是目前在太阳系天体上发现的一条最大的裂缝。

  从前苏联发射的自动行际站“金星13号”拍摄的金星表面照片看出,金星的天空是橙黄色的,云也是橙黄色的;金星上的物体,大部分看起来也是橙黄色的,有的微带绿色,蓝色的很少。金星的世界,真可说是个金黄世界。这种奇异的景色,是“金星13号”下降装置,通过蓝、绿滤色镜拍摄的。科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金星大气和云层太厚,吸收了太阳光中蓝色部分,使照在金星大气层和大地上的光带着黄光。因此,金星上的白昼也不像地球上这样明朗,其亮度很像地球上的阴天。

  太阳从西边出

  浓厚的金星云层使金星上的白昼朦胧不清,这里没有我们熟悉的蓝天、白云。金垦上空会像地球上空一样,出现闪电和雷鸣。

  金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0800万公里,绕太阳运动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只有0.007,故轨道接近于圆。金星绕太阳运动的速度较水星慢一些,为35公里/秒,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约224.7天。由于金星有一层厚厚的浓云,过去用光学方法难以观测到它的表面情况,因而也就难于测出其自转周期。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1962年,天文学家利用射电方法测出了金星的自转周期。金星的自转周期很慢,要243天才自转一周,比公转一周的224.7天还长,也就是说,金星自转一周需要1年多的时间。金星自转为逆向,即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反,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独有的现象。因为金星是自东向西自转的,与我们地球的自转方向截然相反,所以,金星上的太阳是西升东落。金星自转周期是243天,比公转周期还长。金星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的117天。也就是说,在一个金星年中,金星上只能看到两次太阳西升东落。

  要解开金星逆向自转之谜,首先应当弄清楚行星自转是怎样来的,这个问题又与行星的起源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目前,对行星的起源问题还没有受到大家普遍承认的成熟理论。我国学者戴文赛先生详细研究了各种学说之后,提出自己的行垦起源学说。这一学说可简短说明如下:约在50亿年前,在离银河系中心3.3万光年处,就是我们现在太阳系所在的位置上,弥漫的星际物质聚集成一个巨大的星云。由于引力作用,这个巨大星云收缩,同时云中出现了湍涡流。后来这个云碎裂成一二千块,其中有一块就是形成太阳系的,我们把它叫作原始太阳星云。由于它是在涡流中产生的,所以从一开始原始太阳星云就在自转着(其他星云碎块也都有自转,后来演化成恒星)。

  我们的原始太阳星云的质量比今天太阳系的质量要大些,它一面收缩,一面自转,收缩的结果使自转角速度加大,越转越快,这很像张开手臂旋转的滑冰运动员,在收拢手臂时旋转就会加快的现象。物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作角动量守恒。由于旋转的加快,在星云的赤道部分惯性离心力最大,它抗拒星云的引力作用,所以赤道处星云收缩得比较慢,而两极处收缩得比较快,原始星云便逐渐变扁。

  当原始星云收缩到一定大小,例如具有现在太阳系的尺寸时,赤道处的自转速度已经足够大,使得那里的惯性离心力等于星云对赤道处物质的吸引力。这时候,赤道上远离中心的那部分物质就不再收缩,而是留下来围绕星云其余部分旋转。原始星云其余部分继续收缩,在赤道处又留下一部分物质。这样演化下去,逐渐形成一个环绕星云中心的星云盘。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最后演变为太阳。而星云盘中的物质粒子互相碰撞吸积变成足够大的团块,我们把它叫作星子。其中较大的星子由于进一步碰撞,吸积周围的物质粒子逐渐变成更大的行星胚胎。具有较大质量的行星胎胚的引力强大到能够吸引周围的星子(引力吸积),使行星胚胎体积增大,逐渐演化成行星。

  行星自转又是如何起源的呢?上面所叙述的假说也提出一种初步的看法:原始星云物质一开始就有自转,因此当尘埃和星子落入行星胚胎时,也把角动量带给行星胚胎,使行星胚胎自转起来。

  不过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美国一位天文学家提出自己的太阳系演化理论,他认为在原始太阳星云盘内,不需要经过星子——行星胚胎这样的过程。在太阳形成以后,星云盘的物质很快就聚集成一些很大的原行星,原行星的质量很大,在原行星内部,高压使得气体尘埃物质凝聚成为固体沉降到核心部分,而外部气体受到太阳光热和太阳发出的粒子辐射 (太阳风)的作用而逸散开去,最后演化为现在的行星。

  原行星不自转,太阳对它的吸引使原行星向太阳的一面隆起凸出来。当原行星绕太阳公转时,这个隆起部分偏离朝向太阳的方向,但太阳对隆起部分吸引,把它拉回到朝向太阳的方向,这样就强迫原行星自转起来。看来,在行星起源和自转起源这一问题的领域,可让人充分发挥思维的创造力,去提出更为合理的假说。

  大多数行星是直立着或斜着身子顺向自转,而金星则逆向自转,这给各种行星演化理论提出了难题。

  金星逆转,可能是从金星轨道里侧的一个比月球还大的大星子斜着落在金星胎上,把很大的角动量带给金星胎,由于星子大都是顺向绕太阳运转的,从里侧斜着撞向金星胎的星子,其运动方向和金星胎的自转方向相反,这样一来使得金星胎的自转就从顺向变为逆向了。

  这些推测还经不住科学事实的考验。行星自转是否是这样起源的?碰撞金星的大星子后来哪里去了?是否还有别的原因造成金星逆向自转……,这些问题尚待人们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古海之谜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中,要算金星与地球最相似。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大家把地球和金星称作为“姐妹”行星。既然这两颗行星这么相似,地球“姐”行星上又有那么多的水;不少人认为,金星“妹”行星上一定也存在着大量的水。想象力丰富而走得更远的人甚至认为,大海孕育着生命,覆盖着大面积海洋的金星面上,很可能是个动植物繁衍茂密、生机盎然的世界。

  现代科学已经完全证明,金星面上是个奇热、无水,干旱到了极点和没有任何生命的世界。不少人的意见是,过去金星有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洋,只是后来才消失的。是这样吗?这个谜般的问题在科学家中间是颇有争议的,一直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和浓厚兴趣。

  被称作金星“古海”里的水,究竟哪里去了呢?认为金星过去有海洋的人,曾提出过这么几种可能性:(1)海洋大量蒸发,水蒸汽被太阳分解为氢和氧两种气体,氢由于太阳风的影响等原因,逐渐逃逸到宇宙空间去; (2)金星曾在早期的某个历史阶段,从体内向外散发出大量的像一氧化碳那样的气体,这些气体比较容易与水发生作用。可以想得到,在这类作用的过程中,大量的水被一批又一批地消耗掉; (3)从金星内部喷发出来的岩浆的温度,一般都达到炽热的程度。水与岩浆特别是其中的铁等相互作用而大量消耗;

  (4)与地球一样,金星表面大量的水原先也是从自己体内来的,由于某些人们还不太清楚的原因,这些水又回到了金星内部去。

  这类解释没有得到大家的承认。如果事情真是这么简单的话,那么,使金星表面大量水消失的原因,同样可以成为使地球上的水不复存在的原因。为什么地球上依旧有那么多的水呢?

  另一种解释是这样的: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太阳没有现在这么热,金星面上的气候也自然比较凉快,大片海洋的存在使得金星风光绮丽,甚至生命已开始在海洋中生长起来。随着太阳系演化的发展,太阳变得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热,这下子把金星表面也烤得越来越热,金星海洋的蒸发越来越加快,大气中充满着水蒸汽。水蒸汽让越来越强的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在金星表面上,并转化为热。可是,热量转过身来向太空散射出去时,却受到了水蒸汽的阻碍。这样,金星表面附近的温度就日积月累,越升越高,一方面海水大量消耗,而温度高到一定的程度,存在碳酸盐岩里的大量二氧化碳就会被

  “赶”出来。

  大气中水蒸汽和二氧化碳成分的增加,使温度持续上升,而温度增高的结果是水蒸汽和二氧化碳继续大量产生出来,形成所谓的“温室效应”,这种恶性循环使得金星表面的情况越来越严酷。同时,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水蒸汽分解为氢和氧,而氢又由于种种原因,脱离金星而逃逸到太空去。其结果是,金星海洋中的水越来越少,直到完全干涸,停留在大气中的水蒸汽也微乎其微,金星表面的温度则维持在400摄氏度以上的酷热状态。

  这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承认。有人认为:现在金星上的水,很少有机会到达大气的上层,因此不会遭到分解和被“迫”逃到空间去;即使按现在水分消耗的速度来考虑,在太阳系的全部漫长历史中,金星也根本不可能失去那么大量的水。

  不承认金星过去有过海洋的人,对于大气中的少量水蒸汽,自有其独特的解释。有这么一种假说,认为:金星最初根本没有海洋,而是个干燥的星球。由于金星没有磁场,太阳风就直接“吹”向金星大气,太阳风所带的氢成为大气中很少量水的来源。可是,金星上不存在大量水的问题就算这样解决了,地球上大量水的来源问题怎么解决呢?为什么地球和金星都在相臣不太远的宇宙空间形成,一个是“水”球,而另一个是干燥星球呢?显然这是说不通的。

  有人把太阳风换成了彗星,认为彗星所带的水分和冰是金星大气中少量水蒸汽的主要来源,并认为几十亿年来,有难以计数的彗星和微彗星撞进了金星大气层。还是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从一开始地球和金星上的水量就相差那么悬殊!

  金星上面是否存在过大海?如果存在的话,它们又是如何消失的呢?这类问题有待进一步观测、探讨、研究、分析。

  我们必须认识到,金星古海之谜并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金星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的增加,再加上“温室效应”的作用,使得金星成为生命的“禁区”。回头看我们地球的话,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最低限度不少于金星,只是它们都被禁锢在各种岩石中。金星向我们提出的警告是:千万不能由于大量燃烧石油、煤炭和其他燃料,而无节制地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千万不能让大气中含太多的二氧化碳,产生像金星那样的“温室效应”,致使岩石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千万不能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地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之间,形成极大地危害生命的恶性循环,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金星上的城市

  1989年1月,前苏联发射的一枚探测器终于穿过了金星表面浓厚的大气层,通过对其发回照片的科学分析,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金星地表原来分布有2万座城市的遗迹。

  关于金星的这一最新秘密,是前苏联科学家尼古拉·里宾契诃夫在布鲁塞尔的科学研讨会上披露的。

  在这次会议上,里宾契诃夫说:“那些城市全散布在金星表面,如我们能知道是谁建造了它们就好了,……我们绝对无法在金星上生存片刻,但一些生物却做到了——并留下了一个伟大的文化遗迹证明它。”

  “那些城市以马车轮的形状建成,中间的轮轴就是大都会所在。根据我们估计,那里有一个庞大公路网将它们所有城市连接起来,直通它的中央。”

  不久,美国发射的探测器也发回了不少有关金星地表城市建筑遗迹的照片。经过科学的处理、辨认、分析,科学家们确认,那2万座城市遗迹完全是由“三角锥”形金字塔状建筑组成的,每座城市实际上是一座巨型金字塔,这2万座巨型金子塔摆成一个巨型的马车轮形状,其间的辐射状大道连接着中央的大城市。

  研究者们认为,这些金字塔形的城市可以日避高温,夜避严寒,再大的风暴对它也无可奈何。

  1988年,前苏联宇宙物理学家阿列克塞·普斯卡夫宣布说,在金星地表也发现了像火星上那样的人面形建筑。

  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两个星球有某种特殊的联系呢?

  早在1973年,前苏联天文学家谢尔盖·罗萨诺夫教授提出了飞碟来自金星的假设,他说:“金星人数世纪来,就生活在金星地表下面,在那里,金星人构筑了真正的地下城,在人造环境中生存繁衍。金星上大气被毁坏,动物和植物被污染致死,金星因为金星人的文明发展走入歧途而失去了控制的缘故,后来,金星人慢慢地开发了他们的地下,在那里种植作物、饲养动物,制造大气和必要的热量。他们利用了原子能,但在地面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尸体,也许金星四分之三的人口都死于核爆炸。既然金星人已取得了核力量,那么很难设想他们至今会不了解我们的存在。我个人认为,不时地出现在地球表面的飞碟是金星人派来侦察的飞行器”。

  在金星的城市废墟下面,在金星地下是否真正还活着金星人,谁也很难作绝对的否定,外星人把金星作为飞碟基地,那更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我们对金星人的寻访工作还并没有完成。我们也还不能够明确地肯定或否定金星生命及其文明世界的存在。因为在我们古老的神话传说或经典记载里,在遥远古老的洪荒时代,金星人就曾经来访问过我们地球,并且留下了许多他们殖民地球的历史遗迹。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地球 下一篇:星空探索者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