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生平与创作简介

作者:佚名 字数:10015 阅读:294 更新时间:2011/03/24

朱彝尊生平与创作简介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

清代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科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试。后因疾未及毕其事而罢归。其学识渊博,著述甚丰,其医著有《食宪鸿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类,现有刊本行世。

朱彝尊作文、考据都擅长;诗歌工整雅健,与当时王士□南北齐名。他是清初一大词派的开创者,以他为代表的浙派(一称"浙西派")和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在词坛并峙称雄。他经过8年努力,于1678年辑成《词综》。此书选取唐、五代、宋、金、元词660家,2250多首,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附有作者小传和一些宋、元人的评语,其中存录了不少优秀作品,至今还不失为中国词学方面的一种重要选本。

朱彝尊认为词要"醇雅",不要多"硬语"、"新腔"(《水村琴趣序》)。奉姜夔、张炎为词坛正宗,他说:"词虽小技……有诗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声,其辞愈微,而其旨益远。善言词者,假闺房儿女子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此尤不得志于时者所宜寄情焉耳。"(《红盐词序》)这种论调在当时原是有为而发,所以他的词也有一些寄托兴亡之感的。朱氏又以为诗词有别,韩愈"欢愉之言难工,愁苦之言易好"的话,只适用于诗,"至于词或不然,大都欢愉之辞,工者十九,而言愁苦者十一焉耳","词则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此学士大夫并存焉而不废也。"(《紫云词序》)这种观点,对浙派词人和朱彝尊本人的作品都起了不良的影响。

朱彝尊所作的词现存4种,共7卷,500多首。《江湖载酒集》3卷,《静志居琴趣》1卷,《茶烟阁体物集》2卷,《蕃锦集》1卷,都已收入《曝书亭集》。风格清雅疏宕,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为"疏中有密,独出冠时";并认为"《江湖载酒集》洒落有致,《茶烟阁体物集》组织甚工,《蕃锦集》运用成语,别具匠心,然皆无甚大过人处。惟《静志居琴趣》一卷,尽扫陈言,独出机杼……"。长调如〔金明池〕《燕台怀古和申随叔翰林》、〔水调歌头〕《谒张子房祠》、〔金缕曲〕《初夏》等亦工,但比较地说,是以小令为长。如〔桂殿秋〕"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近代况周颐推为一代"佳构"(《蕙风词话》卷五);〔卜算子〕"镇日帘栊一片垂,燕语人无语"。厉鹗表示"心折"(《论词绝句》之十)。但其词过分追求技巧,讲究声律,偏重词句琢磨,作品虽多,题材仍不免狭窄。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病其"微少沉厚之意……托体未为大雅"。

朱彝尊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汪森增补)。

朱彝尊年谱

朱彝尊(1629--1709),清初著名学者和诗人。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行十,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先世江苏吴江人,明景泰四年迁于浙江嘉兴府秀水县,遂为秀水人。清顺治六年,彝尊挈家移居嘉兴梅会里(今浙江嘉兴市王店镇),其故宅今为王店曝书亭公园。

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一岁

八月二十一日,朱彝尊生于嘉兴碧漪坊。

曾祖朱国祚,明万历十年(1582)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傅。卒,赠太傅,谥"文恪"。《明史》有传。

祖父朱大竞,曾为云南楚雄府知府。

嗣父朱茂晖(大竞长子),以荫授中书科中书舍人。他是明末"复社"的重要成员之一。无子,以弟茂曙长子彝尊为嗣。

生父朱茂曙(大竞次子),秀水县学生,卒后门人私谥为"安度先生"。

祖父朱大竞为官清廉。辞官回乡时,"力不能具舟楫",行李"仅敝衣一簏而已"。至朱茂曙时,家益贫困,若遇荒年,经常乏食。

是年,李自成参加高迎祥部农民起义。

崇祯七年(1634)六岁

入家塾读书。

崇祯八年(1635)七岁

弟彝鉴生。

崇祯八年(1636)八岁

四月,皇太极即帝位,国号"大清",改"女真"为"满洲"。

七月,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被拥戴为"闯王"。

三月,祖母徐氏卒。

六月,祖父朱大竞卒。

崇祯十一年(1638)十岁

是年,魏忠贤馀党阮大铖居南京,与革职巡抚马士英同谋起用。"复社"诸生黄宗羲等一百四十人列名贴榜揭露阮大铖丑行,其中有嘉兴府人八名。但朱茂曙认为"治小人不宜过激",未与其事。

从其叔朱茂皖(芾园)学。

崇祯十二年(1639)十一岁

二弟彝玠生。

崇祯十四年(1641)十三岁

浙江大旱,飞蝗蔽天,灾情严重。朱家生活艰难,竟至断炊。

崇祯十五年(1642)十四岁

二月,清兵下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和锦州守将祖大寿降清。

朱彝尊之师朱茂皖认为:"河北'盗贼',中朝朋党,乱将成矣,何以时文为不如舍之学古!"于是弃时文八股,以《左传》、《楚辞》、《文选》授彝尊等。

按:据朱彝尊《静志居诗话》。陈廷敬《竹垞朱公墓志铭》误以此语为彝尊所说,后多有沿袭陈氏之误者。当以彝尊自述为是。

崇祯十六年(1643)十五岁

三月,李自成称"新顺王",在襄阳建立农民政权。

五月,张献忠攻克武昌,称"大西王"。

八月,清皇太极死,太子福临即位,是为顺治帝。多尔衮摄政。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十六年

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元"永昌"。

三月,大顺军攻入北京。明崇祯帝自杀。

四月,明驻山海关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即皇帝位;次日,弃城西撤。

五月初,多尔衮率清军入北京。颁剃发令:"凡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权。

十月,清朝定都北京。

十一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

顺治二年(1645)十七岁

四月,清兵破扬州。明督师史可法殉难。清兵残酷屠杀扬州人民,史称"扬州十日"。

五月,清兵攻入南京。南明礼部尚书钱谦益等迎降。

六月,清军下苏杭。重颁剃发令。嘉定、江阴等地掀起反清斗争。

闰六月,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权。

夏,李自成在湖北通县九宫山被害。

本年下半年,江南抗清义军纷起。嘉定侯峒曾、黄淳耀等起义,败死。清军前后屠城三次,城中死难者二万人,史称"嘉定三屠"。江阴典史阎应元等守城八十一日,战死。

是年春,朱彝尊与归安县儒学教谕冯镇鼎之女冯福贞结婚。福贞十五岁。因朱家穷困,无力聘娶,彝尊曾祖父文恪公旧第相邻。

夏,遭兵乱,朱、冯两家均离家避难。彝尊随其岳父冯镇鼎徙居练浦塘东之冯村。生父朱茂曙携家避难夏墓荡。

九月,生母唐氏病卒。

《曝书亭集》编年始此。

顺治三年(1646)十八岁

是年,清朝开科取士。秋,举行乡试,定明年会试。

六月,南明鲁王逃忘入海。浙东义师纷起抗清。

八月,南明唐王被俘,死于福州。

九月,明郑芝龙降清,其子郑成功不从,入海抗清。

十一月,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建永历政权。

十二月,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凤凰山遇难。

朱彝尊仍留冯村,生父朱茂曙迁居塘桥之北。

顺治四年(1647)十九岁

生祖母蔡氏卒。

顺治五年(1648)二十岁

读书乌木桥村。

长子德万生。

顺治六年(1649)二十一岁

挈妻冯氏至塘桥侍养生父朱茂曙。因居处隘小,迁居梅会里,迎生父茂曙至家。

与同里王翃、周筼、缪泳、沈进、李绳远、李良年、李符等交游作诗。朱彝尊的诗文受到曹溶的赏识。其时,彝尊诗文与沈进齐名,乡人号"朱、沈"。

家贫,遇有客至,则出布袍典质。远近学诗者常来访问,共与论诗。

顺治七年(1650)二十二岁

在里中授徒谋生。

长女生(后嫁吴江周能察)。

江、浙士人在嘉兴南湖集会,时称"十郡大社"。吴伟业、尤侗、徐乾学、邹祗谟、曹尔堪、毛奇龄、朱彝尊等均赴会。会期三日,诸人定交而别。

顺治八年(1651)二十三岁

一月,顺治帝亲政。

彝尊继续在里中授徒。

顺治九年(1652)二十四岁

长子德万夭亡,彝尊有诗悼念。

八月,次子昆田生。

顺治十年(1653)二十五岁

游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是彝尊的外祖母家)。

顺治十一年(1654)二十六年

春游吴门(苏州),秋复至吴门。

在嘉兴和抗清士人魏璧相识。

按:彝尊顺治十七年所作《梅市逢魏璧》云:"前年逢君射襄城,山楼置酒欢平生。……寒暑推移六七年,眼前贫贱犹如此。"故推知其与魏璧之交,约在此时。

顺治十二年(1655)二十七岁

岳父冯镇鼎选授绍兴府学训导。三月,往山阴(绍兴)探视。过山阴梅市,访祁彪佳之子祁理孙、班孙兄弟。十月,与祁氏兄弟同游山阴柯山,并题名寺壁。

次女生(后嫁桐乡钱琰)。

顺治十三年(1656)二十八岁

海宁人杨雍建为广东高要县知县,此年聘朱彝尊为塾师教授其子。夏,往岭南。

顺治十四年(1657)二十九岁

科场案起。顺天乡试考官李振业、张我朴以"舞弊"罪立斩;江南主考方猷、钱开宗及河南主考黄铋、丁澎等均被劾。

曹溶时任广东布政使。朱彝尊到广东后,曾与往还,并为曹溶甄录《岭南诗选》。曹溶于本年还嘉兴,彝尊以诗送别。

与广东诗人屈大均交往,以诗酬答。屈大均《过朱十夜话》诗有"夫君若萱草,一见即忘忧"句。

集粤行之诗一百三十余首及和曹溶诗三十二首为《南车草》一卷,刊行。蔗馀道者作序。

顺治十五年(1658)三十岁

因"科场案"顺天举人二十馀人流放尚阳堡,江南二主考被斩,江南名士、举人吴兆骞等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

四月,彝尊启程归家。途中访南雄知府陆世楷。五月,与陆同至南雄杨历岩观瀑布。六月,途经乌江(在安徽和县),谒项王庙。

归家后,妻冯氏已徙家西河村舍。十一月,仍迁还梅里。

注欧阳修《五代史》。

顺治十六年(1659)三十一岁

五月,郑成功、张煌言率军大举入长江。六月,破镇江;七月,围南京。张煌言率军沿江而上,克芜湖,取徽、宁,下州县三十余,全国震动。十月,郑成功兵败,还至厦门。张煌言孤军无援,败走浙东天台。此后,清廷即兴大狱追查"通海"事件,株连甚广。

春初,屈大均远道来访。彝尊为作《喜罗浮屈五过访》,有"罗浮山下曾相见,开门一笑逢故人"句。屈大均离嘉兴后往南京。

游山阴,数往梅市,与祁理孙、班孙兄弟过从甚密。

七月,曹溶来会。写《同曹侍郎遥和王司理士禛秋柳之作》,

顺治十七年(1660)三十二岁

正月,给事中杨雍建向朝廷提出:"今之妄立社名,纠集盟誓者,所在都有;而江南之苏州、松江,浙江之杭嘉湖尤甚。其始由于好名,因之植党。"清廷因下令严禁士子结社订盟。

秋,屈大均从南京来访。同游放鹤洲,并约作山阴之游。

十月,往山阴,客浙江宁绍台道宁琬幕中。

彝尊在山阴时,常去梅市祁氏兄弟家,并在祁氏座上会见魏耕,作《梅市逢魏璧》诗。时屈大均亦到山阴,一起参加祁氏兄弟的反清活动。

顺治十八年(1661)三十三岁

正月,顺治帝卒。玄烨即位,改元康熙。

是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江南苏州、松江,常州等地有所谓"奏销案",清廷以江南士绅抗征钱粮为名,褫革一万三千余人。

七月,苏州发生"哭庙案",著名文人金圣叹被杀。

十二月,吴三桂率清军攻入昆明,南明永历政权灭亡。

是年春,朱彝尊留居山阴。

夏,往杭州,寓西湖昭庆寺。与曹溶、施闰章及祁理孙、班孙兄弟等同游湖上,相与唱和。

十一月,嗣母郑氏卒。

冬,送屈大均还广东。

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三十四岁

因人告密,魏耕、祁班孙、钱瞻百、钱缵曾、潘廷聪等因"通海"被捕。

四月,彝尊至杭州。

六月,魏耕、钱瞻百、钱缵曾、潘廷聪等被杀于杭州,祁班孙遣戌宁古塔。

夏,与曹尔堪、杨雍建等泛舟西湖。

九月,至归安(湖州)探望岳父冯镇鼎。

十月,为避魏耕案牵连,远走海隅,与王世显同去永嘉(温州),曹溶于江上为朱饯行。舟经七里泷严子陵钓台及兰溪、金华、缙云、丽水等地,有诗记之。

岳父冯镇鼎卒于归安学舍,年七十四。

康熙二年(1663)三十五岁

归安知县吴之荣告发南浔庄廷鑨私编《明史》指斥清朝。因庄已死,戮其尸;其弟及子孙十五岁以上者及刻工、书贾、书匠、藏书者

均斩,因此案而死者七十余人。

是年,彝尊在温州,作《梦中送祁六(班孙)出关》诗。

春,弟彝鉴至永嘉。彝尊《舍弟彝鉴远访东瓯喜而作诗》有"急难逢令弟,访我自江东。顿喜羁愁豁,兼闻道路通"句,隐指彝鉴来告魏耕之狱事解。

生父朱茂曙病剧,彝尊归家后卒,终年六十三。

康熙三年(1664)三十六岁

七月,张煌言在南田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被捕;十月,在杭州被害。

五月,彝尊将至云中(山西大同)往投曹溶(时曹任山西按察副使)。二十日自杭州回嘉兴,与高念祖同行(高至北京)。

六月,至扬州,投诗王士禛。时王士禛去金陵,未及相见。后王有《答朱锡鬯过广陵见怀之作》诗:"桃叶渡头秋雨繁,喜君书札到黄昏。银涛白马来胥口,破帽疲驴出雁门。江左清华惟汝在,文章流别几人存曹公横槊悬相待,共醉飞狐雪夜尊。"

闰六月二十二日,自扬州乘船至天津。

八月二十一日,自天津至北京。

九月初离京,十九日到达山西大同。

寓大同万物同春亭。

康熙四年(1665)三十七岁

一月,与曹溶等同游应州(今山西应县)木塔寺。

二月,与曹溶同出雁门关。

四月初五,弟彝鉴次。

秋,再度雁门关至太原。游晋祠。

为注《五代史》,在山西时常策马纵游,见废墟冢墓碑文,祠堂佛刹碑记,皆广为搜集,以资考证。辑《吉金贞石志》等。

康熙五年(1666)三十八岁

春,客山西布政使王显祚幕。

二月,再游晋祠,登天龙山。

三月,游风峪(在太原西),观石刻佛经。

会见顾炎武,同游孙氏石台。炎武《朱处士彝尊过余于太原东郊》诗,有"自来贤达士,往往在风尘"句。(见《顾亭林诗文集》)。

为钱谦益文集后题"集杜"诗一首,有"海内文章伯,周南太史公"句,称颂钱之诗文。

康熙六年(1667)三十九岁

七月,康熙亲政。

二月,游太原西郊崛寺。

三月,重游晋祠。

秋,王显祚落职。朱彝尊复至云中访曹溶。

在曹溶幕中常以词与曹唱和。后为文追忆:"余壮日从先生(指曹溶)南游岭表,西北至云中,酒阑灯灺,往往以小令、慢词更迭唱和;有井水处,辄为银筝檀板所歌。"(见《静志居诗话》)

八月初,至宣府(今河北宣化)访李良年,客居守备严伟幕中。

至北京,与表兄谭吉璁同寓。

访王士禛。王士禛《朱锡鬯自代州至京奉柬》诗有"燕市雪深衣褐敝,吴江风落酒船迟"句。

为王士禛诗集作序(《王礼部诗序》)。

访孙承泽。孙回访朱彝尊寓后,对人说:"吾见客长安者,争驰逐声利,其不废著述者,惟秀水朱十一人而已。"(见《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九)

词集《静志居琴趣》成。

康熙七年(1668)四十岁

学士熊赐履奏称:"年来灾异频仍,灾荒迭见","生民困苦已极","朝政积习未除"。

六月,山东莒县、郯城发生大地震,波及全鲁。

春,自北京至山东,客巡抚刘芳躅幕。

康熙八年(1669)四十一岁

春,登峄山(即邹山);过邹县谒孟子庙;游曲阜谒孔林。

五月,游莲子湖(济南大明湖)。

是年山东沂州等地地震,灾情惨重,彝尊以诗记之。

秋,回嘉兴,葬生父朱茂曙及母唐氏于娄家桥。

买宅于邻。宅西有竹,因以"竹垞"自号。

为子昆田完婚。

冬,与周筼、沈传方同游嘉兴胥山。

挈子昆田复至济南。

是年,作长诗《风怀二百韵》。

按:冒广生《小三吾亭词话》:"世传竹垞《风怀二百韵》为其妻妹所作。"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太史欲删未忍,至绕几回旋,终夜不寐。"

康熙九年(1670)四十二岁

八月,自济南入都,重访孙承泽,嘱题"竹垞"二字。

与潘耒以诗赠答。潘耒《赠朱十》诗推崇彝尊"南洲盛衣冠,之子为领袖";朱彝尊《酬潘耒》诗则答以"伤禽戢羽翼,鸣鹿求其侪"句,彼此引为同志。后潘耒为《曝书亭集》作序。康熙十年(1671)四十三岁

一月,与潘耒、李良年同游西山,题诗于壁。

三月,出都至扬州。曹贞吉、李良年等赋诗赠行。

在扬州,与魏禧定交。逢周亮工,作诗二首,有"怅别西湖曲,重逢又十年。艰难增旅话,倾倒共诗篇"及"登临山屐在,存没酒人殊。白发明灯里,飞扬不可无"等句。(见《逢周侍郎亮工二首》)

康熙十一年(1672)四十四岁

二月,长孙桂孙生。

四月,还嘉兴。

六月,至福州,游鼓山。

八月,至北京。送汪琬还长洲(今江苏吴县),作《送汪户部琬还长洲》诗,有"不独文章今日少,谁能未老念荷衣",句。

词集《江湖载酒集》编成。曹尔堪、叶舒崇为序。曹序称彝尊词"芊绵温丽,为周郎擅场;时复杂以悲壮,殆与秦缶燕筑相摩荡。其为闺中之逸调邪为塞上之羽音耶盛年绮笔,造而益深,固宜其无所不有也"。

康熙十二年(1673)四十五岁

寓北京宣武门外。

辑《词综》。

二月,与侍郎刘芳躅等同游大房山。

送途乾学还昆山。

秋,客居潞河(今河北通县)佥事龚佳育幕中。

龚鼎孳卒。彝尊作搀诗八首,有"记忆惟公切,过从听我疏",重来清泪迸,风急繐帷秋"句。

与纳兰性德书信交往。时纳兰十九岁。

康熙十三年(1674)四十六岁

年初,至北京访纳兰性德,两人初次相晤。

留居潞河。

岁暮思乡,作《鸳鸯湖棹歌》一百首,谭吉璁和韵合刊,缪永谋等作序。

同钱澄之、陈祚明、严绳孙宴集丰台药圃。

康熙十四年(1675)四十七岁

嗣父朱茂晖卒。九月,自通州奔丧回里。

纳兰性德《寄朱锡鬯》诗有"萍梗忽南北,相聚忽相离","开户见残月,道远有所思。丈夫故慷慨,此别何凄其"句。

康熙十五年(1676)四十八岁

复至通州。

为叶井叔诗集作序,谓:"三十年来海内谈诗者每过于规仿古人,又或随声逐影,趋当世之好,于是已之性情,汩焉不出。"提出诗当贵创新,忌雷同之主张。

康熙十六年(1677)四十九岁

龚佳育擢升江宁布政司,朱彝尊随同往江宁。

《竹垞文类》(二十六卷本)刊行。王士禛、魏禧为序。

按:《竹垞文类》曾两次刊刻。王士禛序谓:"迨今丁巳(康熙十六年),予复入京师。而锡鬯又将有金陵之行……过别予,以所著《竹垞文类》属序。"

康熙十七年(1678)五十岁

清廷首开博学鸿词科,征举名士。李颙以疾固辞,不许,直至拔刀自刺乃免。顾炎武被推举,从此绝迹不往京师。浙江举吕留良,亦不赴。

户部侍郎严沆、吏科给事中李宗孔等,荐举朱彝尊应试博学鸿词科。

夏,自江宁应召入都。

词集《蕃锦集》(集唐人诗为词)成,柯维桢作序。

《词综》编成,汪森增订并付刊(原二十六卷,汪森增补四卷,为三十卷。彝尊于卷首作《词综发凡》,汪森作序)。

康熙十八年(1679)五十一岁

三月,博学鸿词科会试。参加考试者共一百四十三人,试题为《璇玑玉衡赋》并序,《省耕诗五言排律二十韵》。录取五十人。朱彝尊、严绳孙、潘耒、李因笃、陈维崧、汪琬、汤斌、毛奇龄、施闰章、尤侗等均被录取。其中朱、严、潘、李四人以布衣入选,时称"四大布衣"。录取后,四人均授翰林院检讨,入史馆纂修《明史》。

七月,移居虎坊桥,与徐釚同寓。

《江湖载酒集》与李良年《秋锦词》、李符《耒边词》、沈暤日《茶星阁词》、沈岸登《黑蝶斋词》、龚翔麟《红藕庄词》合刻于金陵,名"浙西六家",陈维崧作序。

辑《瀛洲道古录》。

康熙十九年(1680)五十二岁

夏秋间大病。愈后欲请假归里,翰林院掌院不许。

时颇为朝廷宠遇。七月,康熙赐藕,朱彝尊以诗记之。

冬,撰《明史o文苑传》及《嘉靖诸臣传》。

康熙二十年(1681)五十三岁

十月,清军攻入昆明,三藩之乱平。

清廷命增置"日讲官起居注"八员,朱彝尊为其中之一。四月,充廷试读卷官。

五月,参加保和殿侍宴。

七月,任江南乡试主考。渡江时,作《告江神文》,誓不"徇人贿托,废弃真才"。到职后又作《贡院誓神文》,有"命下之日,师友亲懿,一概

[1] [2]  下一页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张三丰生平与创作简介 下一篇:宗咯巴生平与创作简介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