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做人要有仁爱之心

作者:叶建华 字数:11060 阅读:553 更新时间:2011/09/23

01做人要有仁爱之心

汉文帝崇尚仁爱

  唐太宗仁爱治国

  疏广散财播仁爱

  乔致庸利从仁爱来

  丛飞爱心撼中国

  救人一命荣华一生

  讲究仁爱才算真成功

  “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这句贤文意指一个人只有真诚地关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永恒的爱;一个人只有真诚地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永恒的尊敬。相反,如果一个人不爱别人,那么也不会得到别人的爱;如果一个人不尊敬别人,那么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爱与敬是双向的,没有播种就不会有收获。因此这句贤文启迪我们,做人要有仁爱之心,正像一首歌词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关于仁爱的格言警句,《增广贤文》中还有不少,如:

  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千里送毫毛,礼轻仁义重。

  仁能善断,清能有容。

  骨肉相残,煮豆燃萁;兄弟相爱,灼艾分痛。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则盛德日新;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则孝行自笃。

  这些贤文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做人要讲仁爱的道理。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对仁爱做出过深刻的论述,曾大力宣扬“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儒家思想长期占据我国历史的统治地位,仁爱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仁爱思想被历代贤哲智士不断弘扬光大。仁爱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仁爱讲究奉献,不求索取;仁爱提倡扶危济困,尊老爱幼。仁爱作为一种做人的美德,成为古今中外各界人士所崇尚的行为:

  孟子曰:“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佛祖释迦牟尼说:“恨不止恨,唯爱止恨。”

  证严法师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以爱的人。”

  李嘉诚说:“慈善不是我的责任,也不是我的义务,而是我的生活方式。”

  汉文帝崇尚仁爱

  作为一国之君,如何治理百姓和国家,是历代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显然,以“仁爱”治天下是最符合儒家道德传统标准的。在《孝经·天子章第二》中,孔子就论述了天子如何以仁爱治天下的具体要求:“天子要对百姓仁爱,不施行暴政;要对百姓尊敬,不能傲慢。对百姓的仁爱和尊敬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以德孝对待百姓,施行天下,这就是天子之孝。”也就是说,天子只有对百姓仁爱、尊敬,才能深得人心、巩固政权,这是天子最大的孝道;否则,百姓造反、江山改易,就会成为天子最大的不孝。因此,明智的帝王都把施行仁政作为自己的至高境界。

  因“文景之治”而名垂史册的汉文帝刘恒,是中国历史上以仁爱治天下的典型。

  汉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早年被封为代王。当刘邦去世、吕后发动宫廷政变,刘、吕两大集团权力纷争的时候,刘恒的母亲薄氏带着幼小的刘恒,离开了宫廷这一是非之地,来到远离京城的代王封地。薄氏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教育刘恒读诗学经,为人处世。刘恒从小就深受仁爱思想的熏陶,不仅学到了许多治国之道,而且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吕后驾崩,周勃、陈平率刘氏集团剿灭了吕氏全族,经过对刘氏集团人才的考核,最后决定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刘恒即位时,汉朝国力还很贫穷,大夫以下只有牛车坐。汉文帝施行仁政,终于使天下大治。具体措施有:

  要求朝廷百官和地方守令重视农业,劝民农桑,薄徭役,减赋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汉文帝13年,还免除了全国一年田地租税,这在中国封建史上是很少有的。

  鼓励人们向朝廷提意见,即使咒骂皇帝也不治罪,这在中国封建皇帝中也是极其罕见的;恢复春耕前皇帝亲耕的制度,为天下做出表率。

  提倡节俭。汉文帝生活极为简朴,他在位24年,宫室、园林、服饰和御用器具没有什么增加。据史书记载,汉文帝为了节省黄金百斤,曾取消了建造露台的计划。汉文帝还穿粗糙的丝绸衣服,并规定宠妃的衣服不许拖地。

  此外,汉文帝还废除了断肢、割鼻、刻肌肤等肉刑,减轻了笞刑,并要求官吏断案从轻,只求大指,不求细苛,使全国刑狱大减。

  经过这一番治理,汉朝的生产得到极大的发展,府库充盈,政通人和,百姓乐业,汉朝的政权得到了巩固。文帝之后,景帝刘启继续文帝政策,父子共同开创了被誉为前汉盛世的“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的改革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据说汉文帝死前还告诫太子,自己驾崩时不要禁止百姓娶妻、祭祀、饮酒,不要万民恸哭,显示了仁爱贤明的帝王本性。刘恒死后,谥曰“文帝”。在历史上,死后谥号为“文”的皇帝并不多,因此有史学家评价400年的汉朝时,有“功莫大于高祖,德莫厚于汉文”之说。

  唐太宗仁爱治国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也是一位富有仁爱之心的皇帝。唐人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记载了几个事例,足以说明唐太宗是一位以仁爱治国的皇帝。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妇女幽禁在深宫中,情况实在可怜。隋朝末年,无休止地搜求选取宫女,以至于皇帝临时居住的离宫别馆,甚至不是皇帝驾临的处所,都聚有很多宫女。这都是浪费百姓财力的做法,理应废除。而且宫女除了洒水扫地以外,还有什么用呢?现在我打算放她们出宫,任由她们选择丈夫。这不仅可以节省费用,同时使百姓可以休养生息,而且也可使她们各自成全自己的性情。”于是后宫前后一共放出3000多人。

  贞观二年,关中一带干旱,发生了大饥荒。太宗对侍臣说:“水旱不调,都是国君的罪过。我德行不好,上天应该责罚我,百姓有什么罪过,要遭受如此的艰难窘迫?听说有人卖儿卖女,我很可怜他们。”于是派御史大夫杜淹前去巡查,拿出皇家府库的钱财赎回那些被卖的儿女,送还他们的父母。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伐高丽,驻扎在定州。太宗驾临城北门楼安抚慰劳将士。有一个士兵生病,不能进见,太宗下诏派人到他床前,询问他的病痛,又敕令州县为他治疗。因此将士都高兴地愿意随从太宗出征。等大军回师,驻扎在柳城时,太宗又诏令收集阵亡将士的骸骨,设置牛、羊、猪三牲为他们祭祀。太宗亲自驾临,为死者哭泣尽哀,军中将士无不洒泪哭泣。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里说起这件事,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泣,死而无憾了。”太宗征伐辽东,攻打白岩城时,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乱箭射中,太宗亲自为他吮血排毒,将士无不受到感动和鼓励。

  李世民以仁爱治国,示范官吏、深得民心,无疑为唐朝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

  疏广散财播仁爱

  有智慧的官吏,非常注重培养仁爱之心,广布仁爱之德。因为他们知道,具有仁爱之心容易得到上司的欣赏和百姓的爱戴,有可能官位长保,即使退位后也能得善终。一个官吏如果缺乏仁爱之心,不会有好下场。

  西汉时,有位叫疏广的人,很有学问,曾在朝廷担任博士,后来还做过皇太子的老师,地位极其显赫。当他告老还乡时,皇帝和太子赐给他很多金银钱财。

  疏广回到家乡后,把这些赏赐都分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乡亲们,既没有为自己购置田产,也没有将这些钱财留给子孙。有人劝他,但疏广却说:“这些钱财是皇上和太子赐给我的,我要将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至于子孙今后的生活,不能依靠我,而要靠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他们如果有出息,就不需要我留给他们钱财,如果他们没有出息,我留给他们的钱财越多,就会害他们越深。你们说我还需要留钱财给子孙吗?”

  疏广的一席话,说得在场的人无不点头称是。

  乔致庸利从仁爱来

  经商的本质是互赢互利,只有双方都从中得利,买卖才能长久做下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李嘉诚是当代华人的首富,也是当代的商圣,他曾这样谈论经商之道:“你我双方做生意,如果我赚你亏,你不会干;如果你赚我亏,我不会干;只有你我双方都能赚钱,生意才能做下去。其实经商的秘诀就是这样简单。”李嘉诚把经商之道说得多么通俗简单,不愧为当代华商之圣。

  清代著名的晋商乔致庸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有一颗仁爱之心。乔致庸以天下之利为利,开票号实现汇通天下的目标,不是为了自己发大财,而是为了方便天下商人。开拓武夷山茶路不仅是为了自己发财,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解除广大茶农的生活之困。当有人出高价收购他经营的茶市时,他毅然撤出,这是一般的商人很难做到的。大灾之年,他开粥棚救济十万灾民,家人与灾民同锅喝粥,为了支撑粥棚几乎倾家荡产。

  在乔家门前,常年拴着3头牛,谁家要用,只需招呼一声,便可牵去用一天;每年春节前夕,乔家大门洞开,乔致庸会拉出一扇板车,满载米、面、肉,谁家想要,只要站在门口招招手,便可随意取去。乔致庸就是凭着一颗仁爱之心,凝聚了一大批铁杆伙计,他虽然多次历经灾难,几乎家破人亡,但这些伙计却全力以赴、鼎力相救,一次次使他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没有伙计在危难时刻离他而去。这全是仁爱之心使然。

  我们再来看看电视剧《乔家大院》里的祁县何家,因经营烟馆生意,赚了不少钱,但做的是缺德事,害的是老百姓,因此不得好报。何家少爷也因长期抽鸦片毁坏了身体,疾病缠身,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花了大笔银子娶回江雪英不久便一命呜呼,撒手人寰,万贯家财尽落他人之手,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丛飞爱心撼中国

  2006年4月20日,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300万元的爱心大使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年仅37岁。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将给4名患者带来光明,以他最后的爱心馈赠社会,使仁爱之心长留人间。

  纪念丛飞的网站、丛飞纪念馆相继建立,网上追悼会召开,国家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向深圳民政局发去唁电,哀悼丛飞。丛飞的爱心感动了中国。

  1994年8月,丛飞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从此开始了长达11年的捐款助学活动,并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等称号。

  一次,丛飞在一个贫困山区演出,观众席上坐的是几百名因家贫而辍学的孩子,丛飞当时就毫不犹豫地把身上所有的2400元钱都放进了捐款箱。主持人告诉丛飞:“你捐出的这笔钱,可以使20个孩子完成两年的学业!”

  丛飞当时觉得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从此以后,他就开始不断地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先后20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举行慈善义演,为当地失学儿童筹集学费。

  丛飞说:“在山区时,我被他们的贫寒所震撼,看到他们穿不上衣,吃不上饭,我心里就难受,而当我听到这些孩子有书可读时我就高兴。”丛飞还说,他最大的愿望是让孩子有书读,让社会少几个文盲,少几个法盲。正因为他爱上了这些质朴、憨厚、勤劳的山民,他的捐献才像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丛飞已经小有名气,每场演出的出场费达到一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收入可达十几万元,资助孩子们的学费,对当时身体健康的丛飞来说,完全可以承担。但2003年“非典”之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收入也越来越少,给孩子交学费时资金也紧张起来。当时,为了及时给100多个孩子交学费,丛飞从亲朋好友那里先后借了10万元,在开学前如期给孩子们送去。

  从2004年春天开始,丛飞的胃部经常剧烈地疼痛,还时常吐血、便血,当时家人和朋友们都劝他住院治疗。可丛飞拒绝了,只在门诊处开了些口服药维持。2004年7月,丛飞如约来到贵州,给孩子们送去了下学期的学费。不过这笔学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再次从朋友们手中借来的。当时,丛飞已经背负上了17万元的债务。

  丛飞的家在深圳罗湖区翠竹路东的新港鸿花园,一套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房间内有半面墙的书柜摆满了奖状与照片,CD架上摆放着一些古典音乐与民族歌曲。

  丛飞的妻子邢丹初期对丛飞的做法有时难免也不理解,会发些牢骚。2004年夏,丛飞带着她去贵州黔南贫困山区为他资助的孩子们送衣物和学费。深受感动的邢丹说:“那些孩子家里的贫困程度让我震惊,他们一年四季吃不起肉,玉米面还要掺上秸秆吃。许多人家五六口人冬天只有一床棉被。当看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搂着丛飞的脖子一个劲地喊着爸爸,孩子的家长拉着丛飞的手默默流泪,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丛飞的付出。”

  此后,邢丹辞去了空姐的工作,照顾着年幼的女儿睿睿,当起了全职的家庭主妇。

  在生命的晚期,丛飞仍然惦记着他资助的100多个孩子,他们有很多还是小学生,如果不能继续读书,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望的未来。他希望前来看望他的朋友“一定要多想想办法,让他们继续读书啊……”

  这就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丛飞,感动中国的丛飞!

  救人一命荣华一生

  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此虽为佛家用语,但在现实中确有应验。

  我曾听我外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有一位教书先生,春节前夕向东家领取了一年的酬劳,高高兴兴地拿着银子准备与家人团聚。在回家的路上,教书先生遇到了一件令他为难的事情。他听见悲惨的哭声从一间矮小的茅屋中传出来,恻隐之心使这位教书先生不由自主地向茅屋走去。进门后,他看到一名妇女躺在门板上奄奄一息,一个男人和孩子正哭成一团。

  教书先生从男人那里得知,躺在门板上的是他的妻子,得了急病,快要不行了,但因为没有钱请郎中治病,只有等死了。

  教书先生一听,左右为难,如果把这些钱给了这家人治病,自己家的日子将怎么过?如果不帮助对方,就是见死不救,自己于心不忍。最后还是仁爱之心占据了上风,他毅然把自己的银子交给了这位男子,让男子快去请郎中救妻子的命,妇女这才得救。

  教书先生回家后,妻子正盼他带回来辛辛苦苦赚到的银子,他自然交不出,只得如实告诉了妻子路上献银救人之事。妻子尽管很失落,但也对丈夫给予了理解。他们商量着如何过年,这时孩子们进来嚷着要吃肉。教书先生只好放下斯文,向一个亲戚家赊了个猪头,以打发孩子。妻子将赊来的猪头放入锅中煮了起来,满屋顿时弥漫着猪肉的香味,给几个孩子带来了一些安慰。

  正当他们家准备切猪头肉过年的时候,赊给他们猪头的亲戚来了,说是他夫人觉得赊给他的猪头太便宜了,因此和他吵得不可开交,要教书先生帮忙把猪头还给他,否则他家过不了安生年。教书先生无奈,只有将煮熟的猪头还给了那个亲戚。

  教书先生献银救人的义举在乡间广为传播,这时正值朝廷在全国各地选拔人才,教书先生被当地官府推荐给了朝廷,加上他又有真才实学,八年十载之后,当上了朝廷六品官员,家庭生活水平自然大大提高,不再为置办年货而发愁了。

  这年又逢过春节,教书先生突然想起当年赊猪头过年的往事,感慨万千,欣然做打油诗一首:“想当初,可怜可怜真可怜,煮熟猪头还现钱;看今朝,有朝一日时运转,朝朝日日当过年。”

  这个故事也说明了“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深刻哲理。

  讲究仁爱才算真成功

  仁爱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世界各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许多国外大富豪在创造个人财富的同时,也非常热衷慈善事业,将自己的财富施舍给需要帮助的社会大众。曾有人计算过,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目前的资产可以买31架航天飞机,或者344架波音747飞机,拍摄268部《泰坦尼克号》。但是事实上,富可敌国的盖茨夫妇生活很简朴,唯一可称得上奢华的只有他们位于西雅图郊区价值5300万美元的豪宅。不过据到过盖茨家的人介绍,这栋豪宅内陈设相当简单,并不是常人想象的富丽堂皇。盖茨曾说过:“我要把我所赚到的每一笔钱都花得很有价值,不会浪费一分钱。”

  在过去的几年里,盖茨把他的大量个人财富捐献给了慈善事业。据统计,盖茨至今已为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捐出300多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慷慨的富人。目前,以盖茨夫妇两人名字命名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私人慈善组织,其基金规模是老牌的福特基金会的3倍、洛克菲勒基金会的10倍。盖茨在伦敦庆祝自己50岁生日的时候,对在场的记者表示:“我自己名下的巨额财富对我个人而言,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我准备把这些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而不会作为遗产留给自己的儿女。”

  有媒体报道,美国“股神”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将自己85%的资产捐献给慈善事业。巴菲特的总资产高达440亿美元,意味着他这次将捐出370亿美元,一举超过盖茨基金会总额为290亿美元的善款,而且还要多出80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善”。更有意思的是,巴菲特与盖茨是好朋友,巴菲特所捐的370亿美元善款将大部分投入“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又是巴菲特一次理智而富有创见的选择。

  “子孙胜于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这句贤文就是教育人们,即使拥有万贯家财,也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要过多地留给后代。因为留下的不仅不是财富和幸福,而且有可能是毒药和祸水。每一个明智的、成功的企业家,最终必定是慈善家。中外企业家概莫能外。

  文章分享

  我与胡奎相识已久,每次参加“好心情工作坊”的活动时,都能见到他积极发言,而且每次都有新意和深意,常常受到朋友的掌声鼓励。

  胡奎非常好学,对中国文化深有领悟,现任“中华和慧网”主编,兼任“北京人类大成教科文研究院”秘书长。据胡奎介绍,“和慧网”的创始人就是《第二次宣言》的作者,一位年轻的女士——王小平。说到这位女老板,胡奎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认为她是一位值得追随的奇才,而且对他的工作和事业也大有指导及帮助。

  当谈到对自己的人生指导最多的人时,胡奎提到了恩师刘洪潮教授。他将自己的感受形成了文章,希望能与读者共享。

  仁爱恩师,待生如子

  文/胡奎

  十年来,有一位老师在精神与人格上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他就是刘洪潮教授,原新华社高级编辑、国际内参编辑室主任,现任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我的心目中,刘洪潮的名字意味着一种独特的精神与人格力量,意味着仁爱精神的化身。

  1996年暑假,我到北京工人日报社实习,那时我还是武汉大学新闻学院二年级的学生。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对我来说,这个暑假最快乐的事情和最重要的收获,就是拜访刘洪潮老师。

  之前,我曾在学校里听过刘老师有关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问题的报告,那是我在大学里听过的规模最大、最隆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报告会,能容纳近万人的电影场全部坐满了,学校全体领导都出席聆听,报告会被大家的掌声一再打断并延长,期间下起雨来,但多数同学依然屹立雨中不肯离去。

  我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刘洪潮老师的联系方法,一位同样崇拜刘老师的同学帮我找到了他家的电话。我们带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打通电话,令人想不到的是,刘老师非常热情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当我和那位同学首次走进警卫严格的新华社大院时,内心既兴奋又不安,刘老师将是我们接触到的社会身份和地位最高的人,他将怎样对待我们这两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农村大学生呢?我们会不会出现太过冒昧或无知的言行呢?当我站在门口按响门铃时,我还在这么想。

  门开了,迎接我们的是刘老师和蔼可亲如慈父般的笑脸,还有他爽朗的声音,他在开门的一瞬间便准确地叫出我们的名字,然后紧紧握住我们的手,他的夫人就站在他的身旁,带着慈母般的笑容。片刻之间,我们感到不是到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教授家里作客,而是仿佛回到了久别重逢的父母身边。

  我们从下午三点多一直谈到晚上,刘老师还热情地留我们住了一晚上。那天我们讨论了许多问题,那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入广泛、无拘无束地和一位师长交谈,也是我感到最快乐、收获最大的一次交谈。

  师母为我们精心准备了晚餐和早餐,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师母亲手包的锅贴饺子,那种清香爽口滋味,让我这个并不喜面食的南方人每每想到都仿佛胃口大开。后来我得知,师母的手指有疾,已不怎么包饺子,我们得到的是最高待遇。

  此后几年,我只去过两次刘老师家,但我几乎每个月给他打一次电话,毕业后到福建工作期间亦如此。刘老师对我的电话从无厌烦。正是这些电话,帮我澄清了学习、工作、心理及感情上的种种困惑。当我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时,特别是感到自己的人格经受考验时,我常常会想起刘老师,于是我总是会获得一种精神的鞭策和启示。

  2000年底,我到北京工作,开始有机会经常去刘老师家。在他的家里,我经常会遇到各种来访者,其中许多都是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们,他们经常三五成群地来他家请教问题,并且聚会,同时打打牙祭,一些女生在师母的培养下都成了做菜高手,男生们则成了洗碗高手。刘老师家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每一个学生敞开的。为此他不得不牺牲自己研究和写作的时间,当然,偶尔和同学打打扑克牌,也是他极喜爱的一项休闲娱乐。

  我无法统计像我一样得到过刘老师的关爱与帮助的人有多少。但我知道,刘老师是一个真正能做到“爱生如子”的人,他不偏爱某一个学生,而是爱着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一切可能的帮助。他也不独爱学生,而是从来都怀着仁爱之心面对每一个人。这使他几乎赢得了每一个与他相处和接触过的人的爱戴与尊敬,包括小区的保安一听说是来找刘老师的,总是充满热情面带敬意。

  当我在“好心情工作坊”第一次听智然老师讲孔子的仁爱精神时,我脑子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刘老师的形象,我认为他就是这种仁爱精神的化身,他是一个真正做到了“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乃至“待人如己”、“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在这方面,他为我,也为所有受过他的教育的学生及后辈,提供了一个需要用一生去修炼和实践的高尚人格的榜样。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02做人要好义 下一篇:自 序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