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

作者:任远 字数:3434 阅读:57 更新时间:2012/03/05

远亲不如近邻

              远亲不如近邻 我没研究过老子,一生交友也不少,可不知为什么,老子所讲“鸡犬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话却好像对我有所影响。我与邻里既无隔阂,也无 不和,就是缺少往来。京剧《红灯记》中的李奶奶说:“有堵墙是两家,拆了墙 咱们就是一家子。”我同邻居就没建立起这种关系。可是,我又屡屡体会到“远 亲不如近邻”这句中国老话是千真万确的。 睦邻,用现代话讲,说到底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我们知道,在战争年代, 共产党与人民群众鱼水相处,所以能在恶劣环境中战胜顽敌。在群众中涌现了 “红嫂”、“沙奶奶”等无数可亲可敬的人物。解放后,党的工作中心转向城市, 对联系群众尽管几乎是“年年讲,月月讲”,可情况已与战争时期不大相同,违 背群众路线之事屡见不鲜,个别人甚至令老区人民寒心。 就我个人讲,自以为是不搞特殊、努力工作的,大半辈子也无官“可僚”; 但是,几十年与街道居民为邻,却很少来往。抬头不见低头见,有的已面目很熟, 还不知人家大哥贵姓。作为老子的信徒,也够典型了。可若说“江山易改,本性 难移”,也不全是。“文革”中,我全家下乡插队,当时,因有“甘当小学生”、 “接受再教育”的思想准备,加之与农民一起干活、开会、啦呱,很快就彼此熟 悉了。工余,社员常来我家串门,我当时已不能经常看书、写作,也常到各家走 走。全队三十来户人家,不仅许多人的性格、脾气为我所知,就连谁家的锅头朝 哪垒,也大都熟悉了。社员们,特别是隔壁房东,更将我们当自家人,掏心相待。 那年冬季,天特别冷。一天,下起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平地半尺深。我和爱人被 集中在几十里路外的县城“学习”,搞运动。平时,我每晚骑车回去,照顾三个 上小学的孩子,安排他们第二天的饭食。这天,实在回不去了,望着白茫茫的大 雪,作为父母怎能不牵肠挂肚。谁知,在衬里这家给馏干粮、做热糊糊(粥), 那家给菜。邻居大娘家平时吃地瓜面,这天却下好白花花的面条,用盆端给三个 孩子,让他们暖暖和和地吃。孩子们小,虽然还不能像当年漂泊异乡的诗人李白, 面对荀媪,“跪进雕胡饭”、“三谢不能餐”。我回去,孩子们抢着讲给我听。 大孩子懂事了,说着说着,眼里涌满了泪水。多少年后想起来,那情景仍在眼前。 回城工作后,我与周围群众的关系有所注意。可是,久而久之,又有点依然 故我。有时,理智也告诉自己,应主动密切与周围群众联系,可又觉得我既不喝 酒,也不下棋,所交朋友大都是文学界,与邻里见面除一般打打招呼,好像没有 多少话可谈。随着城市住房改造,又大拆各种平房院落,人们相继搬进居民楼。 一家一单元,要向外看看只好去凉台,可凉台又多封得像一间间小屋,彼此难得 相见。这样,也就更为我这类人疏远邻里提供了“理由”与“借口”。 老子那时候,商品经济极不发展,人们过着近似原始社会的物质与文化生活。 孝子提倡“小国寡民”,关门修身养性、互不往来,或许有理。当今,正发展社 会主义商品经济,人与人之间不只过从甚密,简直是密切异常,再关上大门朝天 过,对多数人讲怕不行了。当然,我也不赞成人们拉拉扯扯,一天到晚出入舞厅、 酒店,大交什么酒肉朋友和铁哥们。但是,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诚心相待,处 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总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党政干部与思想文化工作者尤 为重要。否则,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失去友谊与监督的孤家寡人,这 就难免要出问题了。 这些年,我虽然还没有在工作和为人方面出什么明显问题,但有一生活中的 偶发事件,却令我再次深切感受到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老话的千真万确。 这事发生在去年初。当时,在我身边的大儿子也去外地工作了。儿媳与小孙 子住在南郊。这天,不知为什么,他们中午刚从我处走,下午我忽然一心要约老 伴去看看他们。为此,提前在下午四点多吃过晚饭,乘公共汽车就去了。老伴说 是不是先到别处办点事,我也未同意,下车后直接朝他们宿舍走去。平时,不管 他们在不在家,防盗门总是关着的。这天,上楼见门半掩着,感到有点奇怪,老 伴便喊了声孙子:“牧牧!”谁知,传来的是孙子带着哭腔的凄惨之声:“奶奶, 我烫着了!” 闻声,我俩三步并作两步,慌忙进屋。啊,这可不得了!只见才读小学三年 级、平时蹦蹦跳跳像头小马驹的孙子,这时痛苦地伏在床上,整个屁股露在被子 外面,红火火地烫没了皮,一见令人心惊肉跳,老伴几乎晕了过去。稍顷,不知 所措的儿媳边哭边讲,她要用浴罩给孩子洗澡,盆里倒进开水,还没加凉水。孩 子背着水盆脱套头毛衣,不小心一屁股蹲进了开水盆。儿媳痛心又焦急,正哭诉 着,忽然头晕目眩,呕吐不止,继而神经错乱,说话也语无伦次了。才稍稍平静 的老伴,见状忙去照顾,自己又心脏病突发,晕眩心慌,难以自持。我让她赶快 躺在了床上。疼得浑身打颤的孙子,一直咬牙不哭,这时见奶奶、妈妈又病,心 里害怕,紧紧攥着我的手。此时此刻,我多么希望能有个人来,可有谁知道这里 发生的事情呀! 我这个老年冠心病患者,面对三个急症病人同时出现,也胸闷心慌起来。我 极力保持沉着,一告老伴努力平静,二鼓励孙子继续忍住疼痛,并问他邻居可熟? 他含泪告诉,同层的一户家里没人,上层刘叔叔家可能有人。我手按心脏,也不 记得是走是爬,叫开了上层一家的门。邻里闻讯后,男男女女急忙赶来。有的找 药倒水,有的去打电话请医生,有的照顾病人,打扫呕吐之物。人人不是医护, 胜似医护,忙个不停。在众邻居的帮助下,很快请来医生,给我和老伴服了急救 药,为儿媳打了大剂量药针,小孙子涂了止疼外用药。经过一番紧急抢救,病人 都初步稳定下来。邻居一位司机同志又边打听边找,接来孙子的姨母,将孩子送 到医院。等这一切安排好,邻居们各自回家休息时,我仰望墙上时钟,已午夜十 二时多。那真是一个令人难忘之夜。 事后,想到那晚的情景,我真有些后怕。试想,假如不是邻居热情相助,老 伴突发心脏病有个好歹,儿媳一直不清醒,小孙子再感染、发烧,不能及时治好, 我这个家庭和我的晚景、将十分悲惨,不堪设想。 我、老伴、儿媳和孙子,谁对我们这四个最亲呢,当然是我的大儿子。然而, 当时他远在千里之外的塞北,若要等他回来,什么事都晚了三秋。所以,当晚有 人间是不是给他打个长途电话,我见邻居们都已帮助安排好,也没同意去打电话, 以免儿子挂心,影响工作。 逢凶化吉心情好。这事再次令我深感“远亲不如近邻”。同时,我想就是老 子有此遭遇,怕也会希望邻居前来帮助,度过难关。 事情早巳过去,可是每逢想及于此,有时情不自禁,真想热情高呼:“邻里 好!邻居万岁!”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巷浅情深 下一篇:老街旧巷情悠悠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