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中重读《流民图》

作者:任远 字数:2090 阅读:73 更新时间:2012/03/05

抗洪中重读《流民图》

            抗洪中重读《流民图》 明代济南著名文人李开光,面临边防危急,国难当头,曾有“门前听信息, 一日几徘徊”的诗句。当前,南北大水齐发,抗洪屡屡告急,人们虽不用再“门 前听信息”,但每天报纸、广播、电视所报的汛情和抗洪新闻,却时刻牵动着亿 万人民的心。 “我们万众一心……”这歌声激荡在神州大地,人们从上到下,从城到乡, 从老到少,踊跃投入到捐献救灾和支援抗洪的热潮中去。这让人禁不住地想起了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心民气,以及解放战争中人们参军支前的动人情景。这是我们 中华民族顽强奋进的爱国心和民族情所呈现之新的高涨。 洪水无情人有情。这些天,我于心神焦虑中重读了杰出的报告文学《流民图》。 1935年,年仅25岁的年轻记者、作家萧乾,满怀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忧虑,在这一 作品中通过实地采访的典型场景与细节,浓彩重笔地写出了黄河洪水的极端恐怖 和广大灾民的痛苦惨状,读来感人肺腑。40年后,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在评论 这一名篇时讲,萧乾的生动记录,可使人充分感受到当时的“灾难深重到了什么 程度”! 据当时国民党当局报告:1935年长江中游四省有灾民1400万,淹死10万多人。 冀鲁豫三省有灾民 550万。山东从鲁西南直达长清广大地区被淹,黄河洪水直逼 济南,官扎营以北尽成泽国。济南有3 万多人受灾。萧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了 《流民图》,包括《大明湖畔的啼哭声》等四篇文章。作者笔下山青水秀的济南 笼罩在悲苦之中。大明湖畔的张公祠、铁公祠和汇泉寺,挤满了饥病交加的灾民。 他们沉浸在痛哭、哀叹和呻吟中。作者动情地说:“他们也曾有过房住,有过田 耕”,有过温暖身心的家,但横暴的黄河“夺去了他们所有的一切”,他们不服, 抵抗,“拼命想堵上决口,但是没有政府支援,民力毕竟有限”。“终于,他们 张着两只泥污的手,溃退了下来,流落到这座大城里”。 我读着读着,难以再读下去。今年,长江、嫩江大水空前,洪峰以排山倒海 之势,一次高过一次凶猛扑来。如在旧中国,怕早已是千里汪洋,人民处于苦难 的深渊。但是,如今时代变了,人民所处的地位不同了。我们有坚强领导,统一 指挥,党政军全力以赴,全国人民更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支援 前方接连战胜长江的6 次特大洪峰,守住了千里江堤。嫩江防汛也迎战4 次特大 洪峰,正艰苦与洪水搏斗。从年过半百的老将军,到一家十口自动上堤抗洪的群 众,从为救战友与群众英勇牺牲的解放军某部指导员高建成,到在荆江战斗了45 年的水利专家易光曙,抗洪中涌现了多少英雄,治水干将!在江西抗洪前线,有 位日夜奋战的解放军将领,指着大堤铿锵而讲:守不住这事关亿万人民生命财产 的堤防,我们这些人就是十次砍头,也难以谢罪于人民!人民子弟兵就是心怀这 般对国对民无比强烈的责任感,战斗在抗洪第一线。难怪九江郊区已经被堵的决 口处洪水咆哮而出时,6 岁半的小女孩江珊的老祖母将孙女拥上一棵树后,急促 叮咛:孩子!紧抱树,别往下看,等头戴红星的解放军叔叔来救你!在极端危难 中,小江珊坚持数小时,果真被头戴红星的叔叔驾艇解救了!她的老奶奶虽然被 洪水夺去了生命,可令人深感老人家直到生命的最后仍对子弟兵充满信任,对未 来抱有希望。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要有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的精神。今年的抗洪斗争,就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这种精神的飞跃与升华。 百年大计,沉重灾难,损失惨重,是天大的坏事,但也是课堂,也是考验。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抗洪军民在风暴中迎接着考验,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完 全合格的答卷,而同时,怯懦的企鹅也将在风暴中被人们认识。 几千年来,为战胜多种灾害,我们国家涌现过无数仁人志士。远古时,在外 治水18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就是长久以来人们所崇敬的一位。 让我们发扬先贤的崇高精神,学习当今抗洪榜样,夺取今年抗洪胜利,并努 力防患于未然,坚信《流民图》中的惨状将永远消失在我国版图上。我们定会有 光辉的未来。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购《兖州府志》的联想 下一篇:难言之情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