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煤老在黄河口

作者:任远 字数:2117 阅读:78 更新时间:2012/03/05

荒煤老在黄河口

              荒煤老在黄河口 晨光洒在东营市整洁幽静的大街上,给眼前景色镀上了一层亮光,使树更绿, 花更艳,楼房的线条更分明。 我在这清晨的大街上散步,见远处有一人影,心想:“是不是荒煤老?”又 想:“这人腿脚很利落。荒煤老已八十高龄,腿脚能这样好吗?”谁知,待我们 走近后,还真是他老人家。 今年金秋,中国散文学会与东营市联合举办黄河三角洲散文笔会。年事已高 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荒煤,虽刚远访黑龙江,却又于8 月25日,风尘仆仆, 应邀赶来东营。在当晚宴会致词中,他说自己与山东是有缘分的。早在1937年, 他参加以荣高棠为团长,由杨静尘、张瑞芳等为团员的抗日文艺团体,从京津来 山东,活跃在济南、聊城、济宁、菏泽等地,高唱《流亡三部曲》,演出《放下 你的鞭子》等节目;同山东人民一道掀起了抗日爱国热潮。1962年山东开文艺创 作会议,他作为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又到会作了有关典型问题的报告。“文革” 后,荒煤重登文坛,他热心为山东青年作家刘玉民的小说《骚动之秋》写序,还 带病为张海迪的小说《轮椅上的梦》写评介文章,对文学青年关怀备至。难怪去 年北京集会庆祝他从事文学事业60周年时,到会人数之多,为近些年这类活动所 少有。荒煤老将他的一颗心都交给了人民,交给了青年。 这次到黄河口参加笔会者,荒煤老年事最高,可他开会到会场最早,外出参 观上车也最早。他不发言时,总一心静听或静静思考,每次发言又总是那么深刻、 亲切、感人。他同中青年一道早出晚归,参观采访,饱览油田风光和整个黄河三 角洲的动人景色。还乘船航行于黄河,漫步于拦海大堤,不知疲倦地了解稳定黄 河河道,进行大规模生产建设的壮举,并掏笔记录。他凭栏眺望,与人合影,让 摄影者尽量多照上些黄河波涛与岸上景色。 8 月28曰,与会人员去黄河三角洲南部的广饶县参观。下午,到达著名的大 王镇。在该镇东营造纸厂,听了镇长李培义、厂长李建华的介绍。这里原是一乡 镇小厂,由于领导带头艰苦奋斗,目前该厂已名列全国50家主要造纸厂之中,系 二级企业,效益很好。他们的事迹深深打动了荒煤老。计划下午参观两个企业, 看完纸厂生产车间已近下班时间。这时,大家上车准备离厂,听说有个样品室没 看,主人征询荒煤老意见说:“天色已晚,就不看了吧?”谁知,老人却坚定的 讲:“看!”说着便下了车,不仅参观完,还挥笔题辞:“精益求精,走向世界。” 晚间,看完镇上的业余文艺演出,就要上车告辞时,老人又在灯影里写下其 北京的通信地址,请主人给他寄镇上的材料。老人家对蓬勃发展的黄河口,充满 了激情。 在短短四天的黄河三角洲散文笔会上,荒煤老就有两次系统发言。他从改革 形势讲到作家使命,从散文创作讲到整个文化事业,对某些文化方面的不健康现 象充满忧虑。他还联系当地实际,讲了培养作者的重要性。在几乎毫无闲暇的会 议和参观活动中,他挤时间阅读了当地刊物《黄河口文学》,对其中优秀作品热 情鼓励。他说,战争是艰苦复杂的,建设则更复杂,写在当地扎根创业的报告文 学《荒原作证》,即有力证明。由此建议,多写些散文和报告文学,给人以鼓舞 和激励。他还说,我已是八十老人,要想让我感动不很容易,可看过当地青年刘 树波的散文《致远方》,我被感动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老人家对文学新人的关怀,感动了与会人员。大型文学刊 物《十月》副主编张守仁,立即翻阅《致远方》,认为的确不错。他当场表示, 愿在《十月》转载此文,并请荒煤老写篇短评一同发表。荒煤老不仅答应此事, 并且说:“看一本20来万字的书稿,写篇两千字的序言,对我来讲实在是个很苦 的差事。可东营市不是要以这次会后所写散文为主,编个集子吗?我自报奋勇写 序。”老人的话音刚落;东营市委书记李殿魁带头,会场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 声。 荒煤老,黄河口留下了您亲切的笑貌、深情的话语和一行行脚印。黄河口人 祝您健康、长寿,并望您再来看看更美好的未来。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老作家与张海迪 下一篇:赤子之歌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