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观后感

作者:佚名 字数:2803 阅读:355 更新时间:2016/06/09

《感动中国》观后感

虽然是学广播电视新闻出身,但离电视这一媒介已经越来越远。很久没看电视,但有的频道,有些栏目还是值得一看的。比如央视每年元宵前后的《感动中国》颁奖盛典。5号当晚没看,后来是在网上断断续续看完的。<?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有人说2008年是中国人公民意识的觉醒之年。唐山那13个农民兄弟,不一定知道何谓公民意识,不一定知道何谓志愿者,但是他们用无声的行动充当了志愿者,用无私的壮举证明了中国人未必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湖南的雪灾,到四川的地震,他们都积极地参与救灾。这些并不富裕的农民,要为此消耗大量的时间、体力和收入。站在央视的领奖台上,他们显得有些拘谨。比起那些善于用媒体作秀的人,他们的形象光辉多了。

 

几乎每年<?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都有老师获得这一殊荣,今年是一对教师夫妇。这是李桂林和陆建芬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来北京。说起自己的心愿时李桂林有些羞涩,他说最想去看天安门,还希望有台相机可以拍点照片给学生们看。那一刻,估计很多有相机的人恨不得把相机送给他,没相机的恨不得买一台送给他。他们之所以能感动我,是因为他们18年的坚守,比起那些用瞬间的举动、偶然的决定感动我们的获奖者,他们的付出更为厚重和不易。

 

从来都是这些在镜头前手不知道往哪儿放、在街头我们叫不出名字、在自身不知情的情况下常被领导所代表的无名氏们支撑着民族的脊梁,而不会是那位说群众“算个屁”的书记;不会是呼吁向群众征收二氧化碳排放费的院士;不会是嫌大学收费太低的血者;不会是高呼灾区校舍没有质量问题的专家;不会是那些把正常人关进精神病院还更改其姓名的警官老爷;不会是那些把持着国民经济命脉的太子党;不会是那些常飞到拉斯维加斯考察的公仆……

 

很多东西都是守恒的,一些人在甘守清贫,必然也有一些人在极度享乐;一些人在默默付出,必然也有一些人在巧取豪夺。这个国家要正常运转,总得有人要与青灯黄卷相伴;总得有人要隐姓埋名、不为人所知;总得有人要出淤泥而不染;总得有人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总得有人要冲锋陷阵、无所畏惧;总得有人要成为挡箭牌和替死鬼;总得有人充当那个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总得有人是头脑清醒、坚持原则的。

 

康德的墓碑上写着:有两件事物我愈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充满敬畏,一是我们头上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我想,头顶的星空会知道,人们的心里也清楚,谁是最可爱的人。历史会证明一切,历史也会为所有的无名英雄正名。

 

很难想象,在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在我们共同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还有成天只能吃玉米馍、喝酸菜汤的人,还有七八岁还光着屁股、冬天还光着脚的人;还有上不起学导致不认识钱、不认识厕所上“男女”二字的人,李桂林夫妇把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我突然觉得他们在感动中国的同时,是不是也无声地讽刺了中国?在这片土地上,至今还有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人,公仆们是否应该为此感到自责甚至是羞耻?!纳税人的钱历来不是烧了、吃了,就是拉动国外的内需了,剩下的一点要用于建设国际大都市,有多少当权者注意到那些被人遗忘的角落?凭什么要李桂林这样的老百姓为政府的失职买单?!城市建设得像欧洲,农村却发展得像非洲,这怎能让我们心安!

 

朋友们都笑我,说我一个黄毛丫头竟然常会因国家大事而忧虑或愤怒。政治的微妙绝非我这种毛发稀疏、身材瘦弱的女流之辈所能参透的。只是我感觉自己深深地镶嵌在这个国度,她如果有太多的腐败,如果司法不公正,如果发展不平衡,我就是潜在的受害者,可能哪天就变成直接受害者。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哪天下班遇到警察盘查证件而我又没带,与之争论了几句后警察骂了我或打了我,我该怎么办?可能根本无处申诉。我总觉得,在这样一个大国,像我这样的小民很悲哀、很卑微。生而为人的基本权利,似乎都是外界赋予我们的,而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柏杨说:“国家不强大有什么关系,只要人民幸福。在人民幸福了以后,再去追求强大不迟。”而现实是个体的幸福很少被提及,我们一味地追求国家的强大。正因为如此,我格外地关注新闻中的人,和这些人的命运。同在一个国度,同在一片土地上,别人的遭遇就是我的遭遇,别人的不幸就是我的不幸,对同胞命运的关注就是对自身命运的关注。所以,我无法漠视她。

 

曾和一朋友谈到地震后捐款的事,她说“我知道我捐点儿不如当官的少贪点儿,我不知道我的钱能否真正用于抗震救灾,但事情到了我这里就得办好,不能去现场救援就得多多捐钱。”《感动中国》奖已经无法像第一届、第二届那样,每个获奖者都让我敬佩,相反,生活中这样一些普通的人说出的一些不经意的话却总能让我长时间地铭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正直、善良,懂得相互关怀。所以,我无法不爱他们。

 

也看到一位同事在日志中写“每个月向灾区捐10块钱”,顿时让我心生敬佩,我感觉身边这些人都很善良。不要笑10块钱的数额很少,不要认为这么做很矫情,不要觉得这样还不如一次性多捐点,这种细水长流、持之以恒的耐心本身就很可贵,更能让灾区觉得没有被遗忘。

 

冷漠的、麻木的人是不适合在媒体混的,会因社会的不公而愤怒,会因同胞的遭遇而悲痛,会因他人的善举而感动,有一颗丰盛而敏感的心,这样的人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字,才能办出有温度的杂志。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读《名人百科》有感 下一篇:水浒传读后感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