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卷首语

作者:佚名 字数:4467 阅读:252 更新时间:2016/06/09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卷首语

读书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可以在喧嚣中享受宁静,可以在孤独中摆脱寂寞,可以在彷徨中寻找到目标,可以在疑惑中得到答案。读书可以使踌躇满志的时候心态变得平和,也可以在沮丧失落的时候化解去心中的愁绪。总之,读书带来的是时空的扩展,是人生的充实和人生的绚丽多彩.
  
  书的作者将其理解的世界,抽取精华,字斟句酌,一个概念一段文字,一个见解一个章节,描写、分析、论述、概括,把信息、思想和智慧留在了纸上,放飞于永恒。而当这些书籍来到读者面前,书中的文字就又鲜活了起来,词汇通过读者的眼睛进入大脑,进而转换成概念,或形成动态影像,或成为抽象的哲理,在思维逻辑的主导下,作者脑海中曾有过的世界被重现了,为读者所有,而完成意识的传递。人之所以能出类拔萃,就在于有这种接力式的意识过渡和思维的延续。
  
  “博览群书”是流行的一句赞美词,赞扬一个人学富五车,然而,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它也会迷惑人,背离科学的读书观,去片面追求读书的数量,而忽视读书的质量,通俗的讲,就是“不会走就想飞”。我就有这样的深切体会,进了图书馆,天文、地理、文史、杂学无所不包,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读,结果自然是因贪而乱,因乱而杂,缺乏条理,效果适得其反,甚至,出现读书兴趣的锐减。所以,读书讲究严谨的学风,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把浩瀚的书籍看作是地表的江河,那么,由它汇集流向的就是知识的海洋。这海水蒸发升华,形成五彩缤纷的云朵,横空飞翔,而后凝结成水滴,化作绵绵细雨,在滋润大地之后,又汇成新的书流。周而复始,这就是我们人类知识的更新和循环。作为个人而言,所能拥有的无非是这一循环之中的一个瞬间。这就是说,无论我们多么的努力,也都只能吸取这其中的一部分养分,所以,读书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现代社会里,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知识被细分之后,在某一领域里,在某一问题上能有深刻的认识,并有独特的见解也就足够了.
  
  读古文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可以遥感远古时代的气息,可以在精神上与古人迎面相会,聆听他们对自然、对人生的见解。尤其是春秋思想、魏晋文章、唐宋八大家,读来都令人如痴如醉。古文用词简练,文风朴实,逐字读来,字字都有涵义,不同于白话文,因为、所以,废话连篇。不过,久读之后也会渐渐明白,结合现代意识,从古文中能读取的思想性内容可借鉴的并不多,实质有很多时间是用在了语法的识读上,用在了古今词义的理解上。读古文可以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可以洞悉我们文化血液中所富含的营养。换句话说,东方文化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在这块土地上曾出现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与西方文化的渊源迥然不同。
  
  由西方翻译过来的书籍占据了我们受教育中的大量篇幅,这也是我们接受现代文明付出的代价。无论是科学、哲学,无论是文学、艺术,甚至包括社会学等等,理论上我们都泊来于西方。因为中国的神话在西方的炮舰面前被撕成了碎片。落后挨打,在无奈中我们不得不牺牲我们文化的尊严,从而屈就于西方,为的都是能迎头赶上。读西方的书,莫过于读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因为从那时候开始,东西方先进与落后由此而逆转。
  
  如今,若能有大段的时间,可支配用来读书,那么,我可能会去读诗、读史,或去认真地读社会这部活生生的永远也没有结尾的大书。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读书,也许老了会有这样的时间,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重新静静地去读书……
  
  一、《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二、《西游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三、《水浒传》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哀殿,受百官朝贺。但见: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篮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吞珠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凤羽扇开,白王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下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井降御香一柱,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大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夭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忖与洪大尉,即便登程前去。
  
  四、《红楼梦》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林黛玉《葬花词》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哪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当你能……的时候,说明你…… 下一篇:读书典故30则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