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印记

作者:linzijialele 字数:4279 阅读:76 更新时间:2016/06/09

雨的印记

早睡早起,一觉醒来,以为天明,却见窗外漆黑一片,仍是更深夜漏,只是好像下雨了。
  
  静静地听,滴滴嗒嗒的雨声,将连接往事的脉络打通,思绪如缥缈的云翳,弥漫在过往的岁月里;怀想,忆及,憧憬交织在一起。
  
  春天的雨特别的缠绵,不疾不徐声声慢。
  
  一声声,落在地上,敲打在心里。
  
  想起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那个被称之为小江南的汉水之滨羌族故里,那个桃花围绕的小小院落。
  
  我,正是豆蔻年华时。
  
  记得诗人杜牧是这样赞美我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这样的我,正双手托腮,趴在窗前,看着霏霏小雨,想起三毛的粉丝,不由吃吃笑起来。
  
  三毛骗荷西粉丝是由雨丝做成的,荷西惊叹中国的雨丝真好吃!一脸大胡子的荷西像个孩子一样欢呼雀跃,三毛掩嘴偷笑。
  
  那个时候不懂爱情,只觉有趣,竟然有人相信粉丝是雨丝做的,这人不是傻瓜就是缺心眼。
  
  后来长大了,懂了爱情,才知道荷西的确是个傻瓜,三毛也是个傻瓜。因为爱情只存在两个傻瓜之间,彼此信赖,恰似没心没肺。明知被骗,被捉弄,也欣欣然,只为那片刻的欢心愉悦。
  
  有一种爱,叫心甘情愿。
  
  那个时候不懂爱情,看三毛的书,喜欢的只是文字和一路风景,对三毛用骆驼头骨做装饰的兴趣甚过她和荷西的故事。
  
  后来长大了,懂了爱情,再看《梦里花落知多少》,我哭得一塌糊涂,为三毛,为荷西,为撒哈拉的忧伤,也为自己的缺心眼。
  
  时光像条鱼,在各类文字中徐徐游弋,小小心思也尾随畅游,就这样忘了自己是谁,跟着书中人物痴迷着,痴迷着,过了一春又一季。
  
  匆匆又匆匆,二八年华转眼即到,诗仙李白曾这样夸我:“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样的我,半颓的心思,或惬意蜷在沙发上,听清音,喝青茶,就着雨声看书;或在绵绵细雨中漫步于河边,任雨丝滑过面庞,掠过指尖。微风裹挟着细雨,借着山岳、树林、草叶,流转出低吟浅唱或是澎湃激昂,吹皱了一江春水。
  
  看雨点落在河面溅起的圈圈涟漪,心头也荡起圈圈涟漪,若隐若现,懵懂着,独自徘徊在年少青春的边缘。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好端端一个桃李年华,被一曲《葬花吟》活生生埋在了大观园里。
  
  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
  
  蔷薇架下,那是谁?抱着膝,金簪划地,神情专注写着什么?顺着笔画看去,原是一个“蔷”字,左右画了有几千个。
  
  作书画画者有句行话谓之意在笔先,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
  
  这龄官儿冒雨画蔷,最是无心却有心,无意识间,竟把个真心实意一展无余。都说戏子无情,这戏子在过去可是襄括在下九流里的。然而石头记里有情有义的大抵都是低下卑微人物,不得不说曹雪芹是毁三观的先行者,没带好头啊!
  
  对于雨更深层的感触,源于黛玉说她素来不喜李义山的诗,独钟情“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一句。
  
  李义山的原诗本是“留得枯荷听雨声”,红楼梦中,曹公将枯字改为残字,寓意深远,借此喻彼,一个“残”字便暗含了宁荣两府之衰败是必然的。
  
  这句隐喻之诗由黛玉口中道出,一则符合黛玉遗世独立不同流俗的思想;二则她本绛珠仙草临凡,以一颗七巧玲珑心阅尽人间冷暖,看透尘世沧桑。也只她能道出“有聚必有散,聚时欢喜散时冷清,倒不如不聚”这番富有禅理之言。
  
  休道她凉薄寡情,那只是冷眼旁观洞悉世事后的超然物外。
  
  夏日荷花别样红,盛时,文人骚客无不礼赞有加。谢时,唯恐满潭凋零衰败的荷叶污秽了好风好景,恨不得连根掘起,早将几日前那一点点好抛到爪哇国里了。
  
  可见世人心性无不是极势利、极淡薄的。
  
  虽说世间百态莫不如此,原无恒久的繁华,盛衰乃万物的定数。思之,仍由不得让人缅怀伤感。
  
  面对将要而至的落败,纵有几分无奈与怅然。却也不似一般人那样心有戚戚然,反而悟到盛时不见得好,衰时也不见得糟,一切顺其自然便是,强求不得。
  
  静水流深,用它来禅释黛玉的心性应是有几分的。
  
  读《红楼梦》,一直觉得黛玉比妙玉更适合当“槛外人”。
  
  德诚禅师曾有诗云:“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修心不论禅境,只问有心与无心。若有心,于无心间便可豁然开悟,人生菩提常常在不经意时便会出现。
  
  妙玉自称是“槛外人”,但实际上并未能迈出尘世的门槛儿。她虽为佛门子弟却对老庄之道研究颇深,看似清高冷绝,不屑于红尘,内心深处却一直在红尘中兜兜转转。
  
  不想被青灯古佛束缚,想要率性生活,想要获得一般女子的幸福啊!
  
  不知何时,她心猿意马了,看见宝玉会脸红会害羞了。这魔障就像春天的草,一发便不可收拾。毫不羞涩扭捏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出来,直到绿漫漫的,遮了天盖了地,满眼皆绿色,湿润润的,要多青翠有多青翠,这才是青春才是年华呀!
  
  这爱死人恨死人的魔障呀,终使红颜从了枯骨,这是命,是劫,是一声哀叹!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的不幸,也是那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下万千女子的不幸。以李义山诗为证,红楼梦中虽无明言愤世嫉俗之语,却借人物刻画、诗文篇章之隐喻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不公,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花开有人赏,花落有人怜。再遇残荷时,竟觉得比那盛时荷花还要好。每每都要驻足观赏,纵然没有雨打荷叶的空灵情趣,也能感受到残缺的遗憾之美。
  
  有同道中人善画雨后残荷,没有了盛时的娇艳丰润,却显现出平日被忽视的脉络,清晰而铮铮。虽耷拉着,仍有傲气。
  
  因了荷,雨有了灵性;因了雨,荷有了风采。
  
  而我因此有了赏荷听雨的雅兴,在喧嚣浮躁中恪守一份心灵的清远、宁静和温馨。
  
  那样的时光,我,沉沦在红楼中,徜徉在古风雅韵里,穿梭于撒哈拉大沙漠。带着三毛的随性洒脱,在孜孜以求中,河畔树荫下,听风看云,半是春光半潋滟,安安静静送走了妙龄岁月。
  
  关于雨的印记,太多太多。魂萦梦绕心动到要折的却只一处——同里。
  
  同里,那是戴望舒诗中的雨巷,是陈逸飞笔下的水乡,是我梦里花开的地方……
  
  在梦里,我化身丁香姑娘,散发着太息的眼光,带着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走在水盈盈的青石板路上,水花轻扬,溅湿了绣花的鞋子。巷子的两侧,脊角高翘、砖雕门楼、明瓦窗的同里民居,在风雨沧桑中,兀然独立。
  
  江南烟雨茫,独倚小轩窗。
  
  雨滴,从屋檐的飞角上,晶莹而落。
  
  “嗒嗒嗒……”,落在墙角的丁香花上,落在楼上女子的心尖儿上,那悠忽而至的柔软与哀伤瞬间融入在烟雨蒙蒙中,半是欣喜半凄迷。
  
  窗前是雕花的黄花梨书案,一方端砚,几枝湖笔,李廷圭的松烟墨,白如雪的徽州宣。案边一角散落着几本闲书,有《西厢记》《牡丹亭》,《乱世佳人》《茶花女》......
  
  看着轻舞飞纱缠绵悱恻的江南雨,展开一方素笺,写下两句闲言,三茶六饭度华年。
  
  累了,掩卷沉思。
  
  独坐,静默……
  
  雨,是要一个人看一个人听的。不能有第二个人,这事儿不需要人气,人多,反会败了兴。
  
  顶多,来杯热茶,打一下因雨而致的湿气。
  
  暖暖手,暖暖心,暖暖眼睛。
  
  就这样,一个人,因为有雨,格外安好。
  
  推窗远眺,细雨密如丝,檐下燕双偎,风摇竹影晃。江南的雨,极尽温婉低调的洗尽了尘世烟华,杨柳晓烟处,一片水墨轻岚。
  
  思绪于半梦半醒间穿越了整个流年,天将拂晓,雨停了。
  
  困了,红袖挑帘帐,掖掖被角,带着梦复又归于梦里。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春天来了 下一篇:周国平:论沉默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