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景观泉胜读史

作者:王继宝 字数:2033 阅读:168 更新时间:2016/06/09

赏景观泉胜读史

一湖烟水,绿树碧空。在蛇年仲春的一个星期天里,我与家人一起来到了素有“泉城明珠”美誉的大明湖畔。目睹那傲立在历史和现实中的湖光山色,欣赏那集水域风光、古园林景观、古道观、古水工、纪念性建筑为一体圣景的卓然风采,让人如履南国向往赞叹之地,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更不是空有其名。景在眼前鹤立,我踏步前行。沿东门由东往西看着湖北岸的名胜古迹;南丰祠、张公祠、汇波楼、北极阁、铁公祠等,不仅让人回味那浩繁跌宕的历史及名人轶事。六朝时的“莲子糊”、唐朝时的“历水陂”、宋代时的“西湖”之称;宋时著名文学家曾巩有诗道:“问吾何处进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已是消暑休憩之地。叩问历史,曾巩功不可没,他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水域的波光、景观林立撩拨着人们的一颗颗好奇、探究之心。沿湖的八百余棵垂柳,虽树皮斑驳、树条却青春。泛绿垂下,嬉戏着湖水,划出一片涟漪。湖中水荡船弋、岸上游人穿梭;北方的泉都,走在其中,欣赏着、向往着、类比着;这景、这水、这亭阁,分不出是南国的苏杭还是北方的湖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一铁公祠刘凤诰的楹联,是再好不过的真实写照。就像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歌。描写从气势到力度都已超越了时代,把景和物融进了魂魄、化景成诗,刻印在时光里,后人怎能不感叹。
  
  花开花落,明湖恒水魅力俱在;冬去春来,众泉汇流景色弥新。我沿北岸边看边停的前行,现实的景色激起了联想;努力回忆前几年来过的时间,(心灵驿站 www.fox2008.cn)看过的景点,照相的地方,眼到脚到是否心到;肯定、否定,又肯定、又否定,思绪在打架之中。我想,旅游不能光当看客,一行人匆匆而过,再好的景点也是水过地皮湿,记不住多少。还是凝神静气,边看边记、边看边听、边看边思,心与景融合在一起。犹如读书。读书是翻页,而赏景也是一点点欣赏。这样以来是看的时间长了,得到的东西却多了。
  
  此时,一位游客专心致志的投币,一次、两次,在第三次时的币落水喷引来了人们的注目,这是感应泉景点的一幕。细细品味得知,位于北极庙东的感应泉,是城内百泉的名泉之一,此泉的得名与北极庙息息相关。从其一侧的立碑中看到:北极庙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9年)。明代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因庙倾德王府白某率众修复。近处无可饮之井,工匠百余人饮水需西去数里之外罗姑、玉环泉处取水,费工费力。据旧碑载:白某在梦中得到人的指示,泉在北。翌日,掘此地,果得一泉,色青味甘,因名之为感应井泉。并于是年夏四月十五日,立感应井泉碑于井侧。
  
  日月更替,兴废不止。四百多年后,北极庙又复废。感应井泉不存,仅余碑刻。1983年北极庙重建,1999年访历下长者,查阅书籍资料,得其旧址。11月6日破土,隔日井现。今明湖公园,恢复感应井泉,复立旧碑于侧,并建感应泉周匝井泉,如蚌含珠,蔚成景观。如今游人们到井泉,往周匝投掷硬币,一试手气。投中的泉喷,得到愉悦和满足;投不中的也是一种游戏,增加了游湖的乐趣。
  
  水脉就是命脉、就是生命本身。因而历朝历代的人们,从名士到布衣,赏湖观泉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延续着、传承着。使得城因泉名噪,泉因涌水而驰名。湖、泉成就了济南的历史,吸引聚集了众多名士,济南名士多从而也得到了印证;湖、泉也必将成就济南的未来。水脉-命脉,人们早已从中悟出了真谛。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成功的秘诀就是一直往前跑 下一篇:关于故乡的那些片段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