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原本“高富帅”

作者:智夫勤 字数:1727 阅读:194 更新时间:2016/06/09

武大郎原本“高富帅”

文/智夫勤
  
  《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武大郎是身材不满五尺,面目丑陋,人称“三寸丁,谷树皮”的形象,几乎是丑陋的代名词,而历史上真正的武大郎并非如此,他的形象遭到了极度地丑化和玷污。
  
  河北省清河县城东四公里处有一个名叫武家那的村子,村外有武植古墓。墓前碑文如下:“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裔胄,后徙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数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根据上述碑文和《阳谷县志》、《潘氏家谱》等文献的记载,我们对武植有以下的认识:
  
  1.血统高贵,但家境艰难。武植幼年称大郎,祖居晋阳,是商朝第23位国王,武丁的后代。因家道中落,先辈在元朝时迁居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武植生活在明初,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夫人潘金莲是清河县黄金庄村人,与武家那相距不到两公里,出身名门,贤惠善良。
  
  2.少年勤奋,学有所成。少年时期的武植天资聪颖、能文善舞、酷爱诗书。在母亲的诱导下,克服困难,发奋苦读,成绩优异,高中进士。
  
  3.为官清正,百姓拥戴。武植进士及第后,官拜七品,任阳谷县县令,为官清正廉明,除暴安良,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年老时,德高望重,赢得当地百姓的敬重,被尊为“四老”。
  
  4.身材伟岸,英俊潇洒。据《潘氏家谱》记载,出身名门的潘金莲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嫁给了家境贫寒(尚未考中进士)的武植。如果武植不是一表人才、才华横溢的话,是不可能赢得潘金莲的欢心的。1946年初武植墓被掘开时,发现楠木悬棺。根据出土的武植骨殖推算,其生前身高至少一米八左右,可谓伟岸。用楠木做棺材,说明武植离世时,家境已经相当不错了,一般家庭是用不起楠木的。由此看来,武大郎根本不是施耐庵笔下的“三寸丁,谷树皮”形象,而是身材魁梧、英俊潇洒,才华出众、为官清正、家庭富足的“高富帅”形象。
  
  5.名节遭毁,葺墓正名。武大郎的名声和节操遭到诋毁,令人痛惜。为“清源正明”,告慰逝者,昭示后人,所以修建了墓室。那么,究竟是谁?为什么又要百般诋毁武植呢?
  
  早年贫苦的武植曾经得到过一位同窗好友的资助,武植做官之后,这位同窗家境败落,便来投奔武植,希望能谋得一个职位。然而,为官清正廉明的武植没有提拔他。为发泄心中怨恨,他在回乡的路上四处编造、张贴武、潘二人的各种丑事,极尽污蔑损毁之能事。而先前武植得罪过的当地恶少西门庆更是与之沆瀣一气,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很快,有关武、潘的各种谣言便传遍街头巷尾,且版本颇多,令其声誉遭受极大损毁。
  
  该同窗回家以后才发现,武植早已为他重修了房舍,并购置了家当。这时,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懊悔,并发疯似的揭撕自己沿街张贴的污蔑言论。然而,谣言一旦传开,就没法收回了。
  
  这些无中生有的污蔑损毁之词,被《水浒传》、《金瓶梅》的作者写进书中,并进一步艺术化,又对“谣言”的流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曹操的用人策略 下一篇:中学生成材的准则45条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