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欢痴心求学

作者:佚名 字数:1747 阅读:6 更新时间:2016/06/09

顾欢痴心求学

顾欢,字景怡,南北朝时吴郡盐官人。
  他从小就勤奋好学,6岁那年他捡到几片残缺的甲子竹简,上面刻有古代数学的计算方法,他像得了宝贝似地拿回家反复研读,就凭几片残缺的甲子简,他竟然弄通了古代数学《六甲》。
  顾欢的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民,看到孩子喜欢读书很高兴,一心一意支持顾欢学习。可是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哪里请得起先生来教书呢?就是送列学馆去学习,学费也花不起呀!
  村东头有所学馆,学馆里的读书声时时刻刻吸引着顾欢。一有空,他就来到学馆附近大柳树底下,远远地瞅着教室里的孩子们听先生讲课,真是羡慕极了。他在大柳树下一站就是半天。
  一天,他想听听先生到底讲的是什么,于是便悄悄地来到后窗下,听得还挺清楚呢!只听先生讲:“孔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求学,如果只是专门诵习课文,不把事理用心思索,就要昏昧,没有进步;相反,如果只是认真思考而不用心学习书本知识,也会脑子里装满了问题而得不到解决。因此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认真思考问题。”老师讲得多明白呀!自己也看过《论语》,可从来也没有理解得这样清楚。
  从此,顾欢迷上了学馆。没钱进学馆学习,就在学馆的后窗下偷听先生讲课,一边听一边默记,回去就把先生讲的课文默写下来。他的记忆力特别好,听过不忘。天长日久,顾欢把《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课文全默写下来了,而且反复研读。就这样,学馆里的学生毕业时,顾欢也毕业了。
  顾欢不但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文章也写得很好了,同时还学会了写诗,这时顾欢才年仅18岁。
  他学习劲头很高,很勤奋。白天干活在地头休息时,马上拿出书看。回到家里,每到晚上,家人都睡觉,他仍然刻苦攻读,勤学不懈。夜晚,家里无钱买油点灯,他就想办法“燃糠自照”。
  秋收的季节到了,父亲让顾欢去田里看庄稼,不让鸟雀糟蹋粮食。在田里,他听到柳树上的黄雀的叫声是那样清脆委婉,抬头仔细看,黄雀有的在树枝上跳来跳去,有的背负蓝天自由自在地飞翔,他看得入了迷,即兴做了一篇《黄雀赋》。这时成群的黄雀正尽情地啄食地里的麦子,他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等他作完了诗,想起了还有看庄稼的任务时,麦田里的麦子已有不少已经成了麦秆了。他颓丧地回到家里,把事情的经过对父亲说了,父亲气得拿起烧火棍要揍他,然而当他看了顾欢写的《黄雀赋》之后,又转怒为喜。
  不久,父母相继去世,顾欢的生活更艰苦了,然而他读书也更勤奋了。他的学问越来越渊博,远近闻名。后来他在天台山设学馆教学,闻名来求学的人很多。
  当了先生之后,每当他打开书本准备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他就想起了童年在学馆窗外偷听先生讲课的情形,也想起了那位到现在也叫不出名字,然而却给了自己那么多知识的先生。那位先生的沉稳铿锵的语句,似乎还在他耳畔回荡。于是他就把整个身心沉浸在书本里,也像那位老师一样语调铿锵地给学生们讲学。但每当讲到《诗经》《废蓼》篇时,他就想起早亡的父母,想起自己孤独的少年时代。讲着,讲着,便哽咽着讲不下去了。于是,用书本掩着脸哭泣起来。从此,学生们都不让他讲《废蓼》一章。
  顾欢在自学的同时,还拜名人为师,他的学问越来越渊博,终于成了著名的学者,著有《三名论》等书,为后世学者所推崇。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郑虔在柿叶上练字 下一篇:祖莹映炭夜读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