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

作者:王兴东,陈宝… 字数:6432 阅读:20 更新时间:2016/06/09

第65章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


  火烧到火柴根,燎到******的手指,觉到疼的******用手抖灭了火柴,放下烟,稳稳地站了起来。在全场欢呼的气氛中,这个农民的儿子,工人阶级的领袖,垂手肃立,嘴巴刚毅地紧闭着,略显忧郁的目光凝然前视,脸上露出严肃、勇敢、谦逊、果决的神情。就像是一个学生在考场上拿到高考试卷,一个战士在战场上接受了艰巨的任务。
  “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有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请新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上台,主持大会的闭幕式。”刘少奇宣布。
  ******、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主席台。从观众席的位置望过去,他们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是刘少奇、朱德、******、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人士的精诚合作。
  当朱德致完了闭幕词,******正要宣布散会的时候,两个女战士和一个男战士走上台,在主席和副主席的背后展开了一面硕大的五星红旗,成为他们身后美丽的背景。暴风雨般的欢呼声和掌声响起来了,整个会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1949年10月1日凌晨,天刚蒙蒙亮,出乎警卫战士们的意料,周恩来来到了天安门前。负责天安门警卫的纠察总队一大队队长吕展马上向他汇报。
  “周副主席,我向您汇报天安门的警卫情况。”
  “你不用汇报,我们到现场去看一下。”
  周恩来沿着警卫路线边走边看,凡是******等中央领导要经过或停留的地方,他都详细地一一过问。
  “这个地方用探雷器探过吗?”
  “探过三次。”
  在中央领导休息厅里,他试坐了沙发,看是否平稳,翻看沙发座位下有无异物。在检阅台上,他检查了地面是否平整,试听了话筒的声音是否失真。
  “临时厕所搭建好了吗?”
  “搭好了,在那边。”吕展指着城楼东北角。
  “带我去看看。”
  吕展带周恩来来到临时厕所,周恩来进去看了一下。
  “厕所里要准备一些檀香,到时候把它点着。放清水、香皂、毛巾。”
  周恩来看到金水桥旁新搭起两座观礼台。
  “这两座观礼台搭好后,经过试验吧?如果人上满了牢固不牢固?”
  “搭好后,警卫师参谋长古远兴拉上一个营,分别在这两个观礼台上做了10分钟的跳跃,很牢固。”吕展回答说。
  “好,好,办事就要这样认真。”周恩来满意地点着头。
  “上天安门城楼的,还有民主党派几位年纪大的老人,他们爬坡道困难,你们要准备几个战士扶他们上去。”周恩来临走时交代说。
  下午2点,******、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李济深、张澜、沈钧儒、黄炎培、林伯渠、董必武等人乘坐的汽车,先后开进天安门后面的停车场。下车后大家互相握手致意,然后,在周恩来的引导下,走上坡道。长长的坡道,坡度既不很陡,也不很缓,没有一个台阶。在黑灰的城砖缝儿里,顽强地生长着一丛丛绿草。他们沿着坡道一直往上走,走上了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不过是北京中轴线上众多城楼中的一座。可是今天,砖红色的红墙,黄红色的琉璃瓦,正红色的宫灯,鲜红色的红旗,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在明净的蓝天的映衬下,使它显得异常的美丽。
  “啊——下面看不大,上来一看真大,修得真美!”他们纷纷赞叹着。
  为了落实周恩来的指示,一大队索性找了几位身强力壮的战士抬担架,来帮助那些年老的民主人士。李济深、张澜都是被抬上去的。被抬上去之后,他们都客气地跟抬他们的战士握手致谢。******的老师徐特立已经72岁了,头发和眉毛都白了。战士们要抬,他死活不同意,沿着坡道小跑了上去。
  中央领导来到在城楼上的休息大厅休息。
  “大家都累了,你们喝茶,”******拿起一支香烟,“我抽一支烟。”
  “恩来,这个城楼从明朝建起,在顺治元年维修过吧?”******问。
  “据记载,这个城楼在顺治时期做过维修。”周恩来说。
  “我国古代人民建筑了这么好的城楼,我们要保护好哇!”朱德说。
  休息大厅里欢声笑语,气氛融洽。
  “两点半了,”周恩来看着手表说,“该上主席台了。”
  “好,咱们走。”******掐灭了香烟,装在衣兜里,站了起来。
  大家跟着******、周恩来走出了休息大厅。
  下午2点40分,天安门下面的军乐队奏起《团结就是力量》的乐曲。******偕同全体政府委员从西面走上城楼观礼台,人们很自然地让出一条道,******边走边跟大家一一握手。******看到赛福鼎,上前与他握手,然后拉住他的胳膊,一直走到观礼台中央。******走到汉白玉栏杆前,整个广场都沸腾了……
  下午3点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按动了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慢慢地升到旗杆顶。54门礼炮响了28响,大地在微微地颤动。少先队员们带来的五千多只白鸽冲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走到麦克风前,用他那穿越时空的目光扫视了整个广场。所有的声音都停止了。好像能听得见人的呼吸。仿佛偌大的广场上没有一个人。大家都敛息屏气地等待着,等待着一个震撼世界的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即日成立啦!……”
  ******那激越的声音直冲云霄。天安门广场重新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游行开始了。在威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中,陆海空三军在八一军旗的引导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行进。
  地面上,轰隆隆碾压着大炮和坦克。天空中,轰隆隆飞过矫健的银鹰。
  “我们这些大炮、坦克、飞机,都要感谢蒋委员长的功劳啊!”朱德感叹说。
  “蒋介石是个好运输大队长!”周恩来说。
  “他跑到台湾去,失业啦!”刘少奇说。
  “他失业了,我们自己造嘛。”******说。
  周围的人特别是解放军将领们哈哈大笑。
  张澜穿着土布长衫,戴着瓜皮帽,留着过胸长髯,身材瘦高,面部清癯,眼神深邃,以一个千百年来中国智者的典型形象,飘逸地站在******旁边。******穿着中山装,戴着解放帽,面部开阔明亮,身材魁梧高大,有着一种睥睨千古的气势,完全是一位现代革命领袖的形象。他俩紧挨着站在一起,恰到好处地形成了对比,这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好像是历史的注脚,昭示着时代的更替。
  望着解放军整齐的军容,张澜感慨万千,频频点头,使他想到了“王者之师”的成语。一百多年受尽欺凌的中国人,也有扬眉吐气的这一天哪!他不期然地想起了自己最得意的儿子张崿。如果张崿能活到今天,看到此情此景,看到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得到实现,该多高兴啊!
  张崿1908年出生,字慕良。1926年在北京大学上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德国担任德国共产党内的中国党支部书记。1933年在苏联担任共产国际宣传部秘书。1936年奉调回国在张澜身边做统战工作,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1938年春,患肺病逝世。张崿在张澜身边的这两年,是张澜精神最愉悦的时期。
  “表老,你太朴素了。你是副主席,还是应该穿得好些。”******说。
  “润之,我穿这身站在这儿,不给国家丢脸吧?”张澜征询地问。
  “嗯……”******略一思忖,果断地摇头,“不。”
  “那就行。”张澜说。
  “表老,你这个‘川北圣人’,真是名不虚传哪。”
  “过奖了,****勤劳节俭,才是国人的典范。润之,今天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也是世界历史上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
  此刻,在北京西交民巷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门口,有一位穿着军服的美国军官正拿着照相机,对着集结在附近的解放军受阅部队频频地按动快门。
  他是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武官戴维•包瑞德上校,其实他对眼前这支队伍的前身八路军并不陌生,他正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人。抗战时期,他作为美军观察组组长常驻延安,与******、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人都多次打交道,执行过史迪威将军对****友好的政策,与****领导人和部队关系处得不错。
  此刻的包瑞德,内心并不平静。延安时期****军队的形象,还清晰地定格在他的脑海里。那时的八路军,武器是低劣的。基本的装备就是步枪,其中有中国的汉阳造,或是八路军兵工厂造的步枪,日本的三八大盖儿就算好枪了。子弹非常有限,据说一个兵只有几发,子弹袋里满插着秫秸。一个连顶多有一两挺轻机枪。这支军队基本没有大炮,有几门迫击炮,炮弹还少得可怜。不客气地说,只是个装束整齐一点、纪律严明一些的扩大了的游击队而已。
  可是眼前的这支军队就不一样了,枪是清一色的卡宾枪自不必说,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应有尽有,坦克车、装甲车、自行火炮也不稀奇,天上还有呼啸而过的战斗机……这些武器除极少的部分是日本造的之外,绝大部分是美国造的。有几种型号的大炮,在美国也刚生产出来没几年,就统统都到这儿来报到了,这对于他这个美国武官来说,真是一个辛辣得不能再辛辣的讽刺。难怪****常说蒋介石是出色的运输大队长呢,的确是名副其实。
  脑中的往日印象与眼前的景象反差太强烈了,以至于如果有人要说这支军队就是那支军队变成的,人们都要笑话他太有想象力了。然而,这却是真的。这个变化之大只能用中国的成语“沧海桑田”来形容。更令人难以置信的不是这个变化之大,而是这个变化之快,不过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啊,就摇身一变了。就好像一觉醒来,世界就面目全非了。又好像上帝吹了一口仙气,那支军队就脱胎换骨了,使人真有不知是庄生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生的感觉。
  此刻的包瑞德,并不知道他能站在这里拍照,其实已经受到了老朋友的关照。
  从他今天下午拿着照相机站在原领事馆外开始,就受到了公安人员的注意。公安人员很快就查清了他的身份,认为他不享有外交官的待遇,只是一个外国侨民,又没有事先申请拍摄开国大典,因而拍摄是非法的。但由于涉及外国人,公安人员还是非常慎重的,没有去打扰包瑞德,而是立刻把此情况报告给位于天安门城楼下的开国大典指挥部,指挥部鉴于包瑞德的特殊历史也不敢贸然决定,立即用紧急电话报告给天安门城楼上的总指挥聂荣臻。聂荣臻考虑了一下,觉得这牵涉到外交问题,事关重大,只能请示******。他走出指挥室,走到正在检阅游行队伍的******旁边。
  “下面报告,美国领事馆武官包瑞德在领事馆门口照相呢。”
  “哪个包瑞德?”******依然把视线投向广场。
  “就是在延安呆过的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
  “噢,包上校啊,”******如见故人,微微侧过脸来看着聂荣臻,“我们认识。”
  “阅兵能让他随便照吗?没收他的胶卷吧。”聂荣臻建议说。
  ******重新看着下面欢腾的人海,思考了一会儿。
  “这样做不好吧。让他照,不管他。”******没有转过脸来,“我们这不是公开的嘛。武器也都是他们的,没有秘密。让他给我们当一次义务的宣传员吧。”
  与包瑞德情况近似的原苏联驻北平总领事馆总领事齐赫文斯基,由于苏联一直维持着与国民党政府的关系,在北平解放后关闭了总领事馆,他也成了普通的侨民。但此刻却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特邀代表,站到了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台上。
  师哲来到******的身边。
  “主席,斯大林来电报了。”
  “念一下。”
  师哲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
  “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祝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胜利。祝贺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没有回头,嘴角微微翘起,挂着一丝笑意。
  此后不久,负责外交事务的韩叙走到齐赫文斯基身旁。
  “齐赫文斯基先生,周恩来总理兼外长让我转告您,请您在接到他的急件前,不要离开总领事馆去参加政府举办的节日招待会。”
  “知道了。谢谢!”
  齐赫文斯基从天安门广场返回总领事馆后不久,韩叙携带周恩来的公告赶到。
  苏联驻北平总领事齐赫文斯基先生:现通知阁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贵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必要的。
  齐赫文斯基看完这封信函后,立即将中文译成俄文,让使馆工作人员用急电发回莫斯科。然后,他就去北京饭店参加开国大典的宴会了,直至深夜才回来。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第64章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 下一篇:第66章 尾声: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 (1)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