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话经典(先秦时期第二十四节)

作者:未知 字数:2286 阅读:17 更新时间:2016/06/09

历史趣话经典(先秦时期第二十四节)

第二十四节:俞伯牙弦断得知音
    有“琴圣”之称谓的俞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郢都人。据说他弹琴时,连水里的鱼都要越出水面倾听,正吃草料的马也仰首倾听。俞伯牙的绝妙“琴声”,来自其师成连的独特教学方法。他年轻时跟成连学琴三年,技巧已经掌握,就是达不到精妙的地步。成连称要带他去见自己的老师,就把他带到了蓬莱山上,而成连却将伯牙一人留在山上,自己则乘船而归。俞伯牙独处山上,“近望无人,但闻海上汩没崩澌之声,山林杳冥,群鸟悲号”,伯牙很无奈,怆然叹日:“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于是,他将听到的声音,看见的景物,融人自己的情怀之中,果然韵律与心神合而为一。伯牙终于因此悟得琴之妙趣,遂成为天下抚琴妙手。后来,俞伯牙被周天子拜为司乐太师。为编修一些礼乐的乐谱,他专程去楚地采风,见到了楚王,这时的俞伯牙离开楚国已有12年了,十分思念故国江山之美景,想从水路观赏一路风景而回。楚王同意了他的奏请,命水师拨大船三只,一正一副,都是高帆大桨,非常有气势。回途之中,沿岸那江山美景,那世外野趣,正投其怀,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船行至汉阳江口。当时正值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突然乌云盖顶,狂风大作,大雨如注,波涌浪翻,惊涛怒吼,将俞伯牙所乘的船吹得起伏摇晃,几欲倾倒。过了一阵子风停了,雨止云开,俞伯牙来到船头,只见月儿初升,挂在崖顶,月影婆娑,波澜不惊,杜鹃啼鸣,更添幽静,不禁触动乐思,想要抚琴一曲,便命童子焚上香炉,开囊取琴,曲犹未终,指下“刮刺”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按当时的说法,只有遇到懂得音乐并理解弹琴人心境的人,琴弦才会崩断。伯牙大惊,命童子去问船头船行至了什么地方。船头答道:“因为风雨,船停于了山脚之下,只有草树,并无人家。”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之下哪里会有听琴之人?肯定是可疑之人。”便令手下人下去查看。这时崖上有人答道:“舟里面的大人,您不必多疑。小人并非奸盗之流,只是个樵夫。因为打柴回来晚了,又赶上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恰好听到您在弹琴,被优美的琴声吸引住了,便听了一会儿。”伯牙笑道:“山中打猎之人怎懂得‘听琴’?快快离开吧!”那人不但没走,还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大人若欺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伯牙见他出言不俗,就把他请到船舱中,才知这人名叫钟子期,二人谈论起各种音乐理论与知识。钟子期对伯牙的提问个个都对答如流而且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伯牙很是佩服,有感相见恨晚。于是换好琴弦,为钟子期弹奏起来。伯牙先弹了一首《高山》,乐曲刚完,钟子期就赞叹说:“太好了!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随即又弹了一曲《流水》,音乐一停,钟子期就赞美说:“太好了,多么浩荡的江河啊!”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道:“你真是我的知音啊!我年长你一旬。若不嫌弃的话,咱们以后就以兄弟相称,不负知音契友。”钟子期笑道:“大人差矣!大人乃上国名公,小人乃穷乡樵夫,怎敢攀附?”伯牙回答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我来回于碌碌风尘,得与高贤结契,实乃生平之万幸啊。”说完,便命童子添炉焚香,在船舱中与钟子期顶礼八拜。伯牙年长为兄,钟子期为弟。两人坐谈一夜,却不觉倦意,直到东方发白,钟子期才想起要回家,俞伯牙也不好再挽留,与他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他把钟子期送至船头,两人洒泪而别。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自己最擅长的曲子《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后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两位“知音”的友谊和情操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知心朋友之间的情谊。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历史趣话经典(先秦时期第二十三节) 下一篇:历史趣话经典(先秦时期第二十五节)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