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话经典(隋唐五代时期第二十九节)

作者:未知 字数:2115 阅读:44 更新时间:2016/06/09

历史趣话经典(隋唐五代时期第二十九节)

第二十九节:柳公权虚心练字终成书法大家
     唐朝时的书法名家柳公权是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柳家塬人。他虽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书法大家之一,但他小的时候字却写得很糟,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亲的训斥。但他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公权的字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从此以后,他写的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柳公权少年时,一天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柳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这时,一个卖豆腐脑儿的老头放下担子,来到桑树下歇凉。他很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柳公权递过自己写的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头接过去一看,只见写得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老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字写得并不好,值不得在人前夸。这字好像我担子里的豆腐脑儿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几个小伙伴也都停住笔仔细听老人的品评,柳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不服气地说:“人家都说我的字写得好,你偏说不好,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头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老汉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宇。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里看看去吧!”起初柳公权很生气,以为老头在骂他。后来想到老头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又不大像骂他,就决定到华京城里去看看。华京城离柳家塬有40多里路。第二天,他起了个五更,悄悄给家里人留了张纸条,背着馍布袋就独自往华京城去了。
    柳公权一进华京城大门,见北街一颗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走到近前,他看到树下围了许多人,便挤进人群去看,不禁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一个黑瘦的畸形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地在写对联。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看客们阵阵喝彩。柳公权这才知道卖豆腐的老汉没有说假话,他惭愧地想:和“字画汤”老先生比起来,我真是差得太远了,我要向他学习啊!现在来了,我何不拜他为师呢?于是“扑通”一声跪在“字画汤”面前,说:“我愿拜你为师,我叫柳公权,请收下我,愿师傅告诉我写字的秘诀……”“字画汤”见状慌忙放下脚中的笔,用脚拉起柳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畸形人,生来没手,干不成活,只得靠脚写字来维持生活。虽能写几个歪字,怎配为人师表?”但柳公权不肯就此作罢,便一再苦苦哀求,“字画汤”就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提起笔,写道:“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老人向柳公权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自小用脚写字,风风雨雨已练了50多个年头了。我家有个能盛八担水的大缸,我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我家墙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每天写完字就在池里洗砚,池水都乌黑了。可是,我的字练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牢地铭刻在心里,他深深地谢过“字画汤”。心里也明白如何才能把字真正写好了。自此,柳公权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处补了一层又一层。他学习颜(颜真卿)体的清劲丰肥,也学欧(欧阳询)体的开朗方润,学习“字画汤”的奔腾豪放。他经常看人家剥牛剔羊,研究骨架结构,从中得到启示。他还注意观察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鱼,奔跑的糜鹿,脱缰的骏马,把自然界各种优美的形态都熔铸到书法艺术里去。功到自然成,经过长时间的用心练习,柳公权终于成为当时的书法大家。他的字,结构严谨,刚柔相济,疏朗开阔,为书法界所珍视,素有“颜筋柳骨”美称。可是,柳公权一直到老,对自己的字还很不满意。他晚年隐居在华京城南的鹳鹊谷(现称柳沟),专门研习书法,勤奋练字,一直到他88岁去世为止。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历史趣话经典(隋唐五代时期第二十八节) 下一篇:历史趣话经典(隋唐五代时期第三十节)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