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大典12

作者:叶春声 字数:913 阅读:7 更新时间:2016/06/09

潮汕民俗大典12

(一)重教兴学
  潮汕素有“海滨邹鲁”之誉,重视文教一直都为官方正统文人所提倡。书院林立,潮属各县都有百间,文风鼎盛,他郡所不及;在民间风俗中,也有大量体现。最明显的如祭祖分胙肉时,主要依据功名、学历来分级,辛亥革命(1911)前优先按进士、举人、秀才分级,辛亥革命后优先按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分级,其次才以军政职级和辈分年龄来分级。由此可见功名和学历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至20世纪90年代一般人家还以子女考上大学为大喜事,大宴宾客,个别地方还有全村聚餐、敲锣打鼓演大戏的现象。儿童成丁“出花园”,其必经的程序都要穿“红皮屐”,而这种木屐本身的含义即是,潮州状元林大钦少时曾穿着它去上学,俗信以为红皮屐可带来读书好运。
  (二)亲宗团体多如牛毛
  20世纪40年代前,凡有潮人群居的地方,大都有以商人为中心的地缘性乡亲会馆和血缘性宗亲会馆,还有同业性的同业公会和善缘性的庙堂组织以及文化性的俱乐部、联谊会等,“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澄海县志》),以此将身居异地的潮人团结到一起来。这种会馆,最初是小范围由小血缘到大血缘,由小行业向大行业扩展,这实际是一种强烈而又狭隘的宗亲观念的拓展。这种观念的形成,与明末清初潮汕移民海外有关。当他们赤手空拳来到异国他乡时,要站稳脚跟,必须依靠自己的宗亲,创立自己的社团,开始是散而不整,松而不固的,20世纪初始,这种状况逐步改善,潮人社团纷纷成立,团结稳固,并把这种宗亲观念拓展为爱国爱乡思想,凝聚力大大加强,各地潮团组织还轮流主办国际潮团联谊大会,为家乡和祖国建设献计献策,捐资捐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世界性的“潮州帮”现象,显示出极强的民俗文化凝聚力。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潮汕民俗大典11 下一篇:潮汕民俗大典13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