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大典134

作者:叶春声 字数:1262 阅读:8 更新时间:2016/06/09

潮汕民俗大典134

祠堂内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要数倒挂在屋檐下的6只石雕花篮,因此梅祖家祠也称“石花篮祠”。据陈梅生的后代介绍,当时为了展现潮汕石雕技艺,专门聘请具有“石雕之乡”美称的潮阳泗美村石雕名匠前来雕刻。雕刻一只花篮,耗时长达一年多,雕刻时大小铁椎用了30多支,最小的只有铅笔芯大,还要伸进“篾缝”雕刻,难度很大。其中前厅一只倒挂的石雕花篮、门楼一块双面镂空石雕和拜亭梁架上一只倒挂木雕花篮,已于20个世纪50年代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有关部门以国宝收藏。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祠堂剩下的花篮皆残缺不全,但残存的花篮“篾条”清晰可见,花卉形态多姿,人物神态惟妙惟肖。
  梅祖家祠的石壁、石柱全是“海石”,磨得光滑可鉴。据介绍,当年建造祠堂所用的石材全部都是从外地采购、经水路运至榕江边。当时深洋村通往外界只有很小的乡间小道,要搬运这些巨大的石材实在不容易。然而主人不惜代价,以最高的工价,选最好的搬运工,无路开路、遇水架桥,将这批石材从几十里外的榕江边用人力运至深洋村,这段往事至今仍为村里老人津津乐道。
  6.丁氏光禄公祠
  丁氏光禄公祠曾是官至巡抚的大吏、近代洋务运动著名人物丁日昌居住的府第,位于揭阳榕城元鼎路中段,占地共6000多平方米。揭阳人习惯称它为“丁府”。丁府是在光绪年间(1878)建成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丁府整个大院中心部分分为中路和东、西两路三组建筑。中路是三开间、三进深的祠堂,后院中间盖顶,两边各留一个长方形天井,即所谓“龙虎井”,与一般祠堂这个部分中间为天井、两边为走廊刚好阴阳相反,有些变化。这种处理也是考虑功能的需要。前厅是接客、议事之所,处理为“阳”;后寝是先人神灵栖居之处,处理为“阴”。左右两侧为民居,分别有两条与祠堂山墙平行的通巷。靠近祠堂一巷,由3组共6座南北相向的小院组成。小院都是一厅两房两厢房的布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下山虎”结构。外侧一巷,则由一排6座“下山虎”向内构成。这样的布局,不失严谨和对称,又具有变化和自由。在整个建筑组群的前埕,左右各有一座“下山虎”,称东斋、西斋,是提供给后代读书的场所。整个建筑组合成一个类似“興”字形建筑格局,“興”字上半部主体建筑有房96间,下半部为东西4个斋房,共计100间,成了名副其实的“百鸟朝凰”。丁府规模之大,布局实用大方,在揭阳古建筑群中,属于佼佼者。目前丁氏光禄公祠被列为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潮汕民俗大典133 下一篇:潮汕民俗大典135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