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户八百八町:江户风俗和民俗8

作者:[日]石川英辅 字数:1314 阅读:6 更新时间:2016/06/09

大江户八百八町:江户风俗和民俗8

大火过后高瞻远瞩的市区重建与扩建
  本所与深川成为物资的集散地
  本所与深川逐渐町屋化
  江户是一个火灾多发城市。最大的一场火灾发生在明历三年(1657年)一月,故称明历大火。这场大火不仅使初见规模的城下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化为乌有,就连江户城巨大的天守阁也未能幸免。而这座天守阁,事后也再未被重建。
  为重建江户,幕府以消防对策为重点,把寺院、神社和町屋迁移至原大名、旗本等武士宅邸所在地,对市区进行了扩建。
  而位于隅田川东岸的本所和深川一带,也作为重建计划中的一部分,得到了开发。首先,幕府于明历大火翌年的万治元年(1658年)决定架设大川桥(两国桥),之后又开凿了竖川和横川(大横川),此二川横贯南北,合称“割下水”,确保了南北物资流通与人员交流的通畅。町人的住宅区町屋虽沿水路保留了下来,但隅田川沿岸的农耕地却被蚕食,成了一片住宅用地。
  ◇本所、深川原属下总国
  这个时期,特别得到建设开发的是横十间川以西,小明木川以北一带。万治二年(1659年),本所和深川被定为武士用地,这一带因而渐渐变成了武士宅邸及寺院、神社的所在地。
  虽说此处成了武士宅邸聚集区,但若查阅一下当时的地图便不难看出,不仅大名的上等宅邸中只有俸禄十万石的津轻家,就连大名的中下等以及旗本的宅邸也只占少数。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收入微薄的武士宅邸反而比比皆是。
  万治三年,幕府又于此设置了本所奉行,本所及深川的开发正式开始了。本所奉行的设置,也表明幕府开始把这一带视为江户的一部分。而在此之前,这两处都属于下总国。
  在前面提到的大川桥是连接日本桥与本所间桥梁的正式名称。但人们之所以习惯称之为两国桥,是因为在幕府又于下游架设了一座名为“新大桥”的桥梁后,为了避免混淆而为它起的俗称。所谓“两国”,即它连接的是武藏国与下总国这两个地方。
  明历大火后开始开发的本所与深川,到了元禄年间(1688—1703)的经济成长期,更作为町场(商业聚集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与大部分地区为旗本、御家人宅邸的小名木川以北相比,其以南地区则因横川及新开凿的仙台堀、油堀等水路,而成为四通八达的物资集散地。频繁更换地点的木场,也于元禄十四年(1701年)在深川安营扎寨,并一直沿用至近代。
  频频不断的火灾虽使江户几乎成了一片废墟,但它之所以能重建得如此之快,也要归功于作为物资集散地的深川,承担的是对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木材的供应。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大江户八百八町:江户风俗和民俗7 下一篇:大江户八百八町:江户风俗和民俗9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