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山河117

作者:朱幼棣 字数:1392 阅读:6 更新时间:2016/06/09

怅望山河117

有专家认为,自2003年以来,每年的蓄水过程,都使下游出现罕见的低水位,因而使长江中下游出现连年干旱。(范晓:《通江湖泊的旱与涝水坝之过?》,《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7月)范晓说,2008年、2009年,三峡水库两次试图蓄水到175米均未成功,其主要原因也是在缓解蓄水过程中,长江中下游出现了特枯水位。
  2009年9月新华社播发了消息:《175米:三峡工程试验向最终水位蓄水》:“9月15日零点,上游的长江三峡大坝落闸提前蓄水,关闭所有泄洪闸和洞孔,并在此后两个多月中将坝前水位由145米蓄水至175米。”
  为配合这则消息,同时新华社还播发记者对三峡工程总公司负责人的专访和背景资料,介绍“只有在175米的水位下,安装的26台70万千瓦巨型机组才能在高水头下达到其设计能力”。
  --可以看出,蓄水至175米的高水位,是一个发电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其他如“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的说法”,其实有许多只是说辞。若要向高水位冲刺,势必进一步减少下泄的流量,影响长江中下游水系的生态。
  为了解释蓄水至175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拿三峡电站与大亚湾电站作比较,称“机组全部投产后,平均年发电量将达847亿千瓦时,比水位在156米时增加100多个千瓦时。相当六个半葛洲坝和10个大亚湾核电站”,并称“三峡电能将在更大范围内惠及全国”。(见2009年9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
  看来,记者还是用多年前的旧资料写稿,名满天下的三峡工程非要拿同样知名的核电企业来过招、比较,给自己增加分量,委实没有太大必要。更搞笑的是,还弄错了数字。--其实,2002年大亚湾和岭澳核电4台百万吨级机组均已投产,年发电量已达300亿千瓦时,超过了长江三峡电站计划最大年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作这种比较只有一种解释,试图表明水电比清洁能源核能优越,在中国有更大的责任担当。
  2009年10月,三峡水库平均入库流量为每秒1.25万立方米,而因蓄水,下泄流量一度低至每秒0.65万立方米,仅为河流正常流量的一半左右。这些都是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总公司提供的水文数据。九十月间,长江中下游仍赤日炎炎,酷暑未消。为了缓解下游旱情,长江防总命令入库容量每秒大于0.95万立方米即按每秒0.95立方米下泄,如小于这个流量的,即来多少放多少。结果,2009年秋天三峡水库继2008年之后,蓄水到175米的目标,再次落空。
  2010年秋天,三峡水库铆足了劲,为了确保实现蓄水到175米,不得不冒着遭遇上游秋汛所出现的洪峰和加重泥沙淤积的风险,将开始蓄水的时间由往年的9月下旬(2009年的9月15日),再提前到9月10日开始下闸蓄水。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怅望山河116 下一篇:怅望山河118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