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了邓小平13

作者:高屹 字数:1069 阅读:25 更新时间:2016/06/09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13

在深入分析“文化大革命”危害的基础上,邓小平根据当时的形势,紧紧抓住了派性严重、社会动荡和工农业生产停滞、国民经济混乱、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下降的这两个主要矛盾,提出要以实现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作为整顿的目标。他认为实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又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必要前提和重要的外部条件,因此,邓小平提出整顿要从反对派性、增强党性入手,要坚决同派性作斗争。
  派性是“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产物。在“文化大革命”中,派别组织遍布全国,派别活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些地区甚至是派别专政。搞派性的人,用派别利益来取代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制造事端,破坏团结,不顾大局,我行我素。而“四人帮”又正是利用一些人的派性,结党营私,以售其奸。派别活动普遍频繁,成为社会动乱的主要表现之一,又是产生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重要根源。闹派性已经影响了“四化”建设的大局,成为全面整顿工作首先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对此,邓小平严正指出:现在闹派性已经严重地妨害我们的大局。……这是大是大非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光解决具体问题不行。现在解决各地区、各部门的问题,都要从反对派性、增强党性入手。
  邓小平对闹派性的人作了深入的分析。大概有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派性迷住心窍的人。几年派仗打昏了头,马克思主义不见了,毛泽东思想不见了,共产党也不见了。要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过来,既往不咎,再不转弯,严肃处理。另一种是少数坏人,各行各业、各个省市都有那么一些,他们利用派性浑水摸鱼,破坏社会主义秩序,破坏国家经济建设,在混乱中搞投机倒把,升官发财。他说,对这种人要坚决处理,该调的调,该批的批,该斗的斗,不能慢吞吞的,总是等待。
  邓小平认为:对派性这样一个大是大非问题,各级领导要有一个明确态度,就是坚决反对,还要发动群众起来共同反对,造成声势,把反对派性的斗争搞好。
  邓小平强调反对派性,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党性。他明确提出要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历史选择了邓小平12 下一篇:历史选择了邓小平14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