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了邓小平45

作者:高屹 字数:1153 阅读:10 更新时间:2016/06/09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45

历史已经证明,这次全面整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和人民反对“左”倾错误和“四人帮”的一场重大斗争,有力地加速了“文化大革命”走向终结的进程。从更深远的角度来讲,这些观点,实际上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做了思想方面的准备。
  邓小平主持领导的全面整顿工作的深入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围绕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重新提出并反复强调经济建设是全党的大局,以及就实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所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除改革开放之外,别无他途。说起改革,有人曾做过统计,说它是当今中国使用最多的词汇之一。改革已深深地渗透于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那么,中国的改革源于何时,其行程怎样?人们似乎仍莫衷一是。
  追根溯源,改革实际上从1975年就开始了。发生在那时的全面整顿,可以说是邓小平领导改革的一次尝试和预演。
  对此,邓小平本人曾有过明确论述。1987年10月,他在会见匈牙利客人时这样说:
  说到改革,其实在1974年到1975年我们已经试验过一段。1973年周恩来总理病重,把我从江西“牛棚”接回来,开始时我代替周总理管一部分国务院的工作,1975年我主持中央常务工作。那时的改革,用的名称是整顿,强调把经济搞上去,首先是恢复生产秩序。凡是这样做的地方都见效。
  为期九个月的整顿,邓小平围绕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个核心,坚持并发展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际上开始了拨乱反正的行程。整顿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虽然,这次改革的尝试由于触动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后来在毛泽东的反对下遭受了暂时的挫折,邓小平本人也再一次被“打倒”,但它反映了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加速了“文化大革命”的终结,为以后的改革做了重要的准备。作为中国改革的先声,1975年的整顿功不可没。正是有了1975年的全面整顿,才使人民看到了希望,才使全党认识到了邓小平的伟大,从而也就为历史在它面临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作出的慎重选择,提供了理论上的和实践上的依据。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历史选择了邓小平44 下一篇:历史选择了邓小平46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