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84

作者:郭沫若 字数:1010 阅读:13 更新时间:2016/06/09

李白与杜甫84

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重点不在于评述李杜的诗歌艺术,而是力图透过他们失败的仕途生涯,揭示阶级社会中士人格与仕途圆融之两难。为此,作者不仅从个性及政治思想层面,同时还从宗教意识层面深刻地全方位地揭示了李杜的士人格与仕途的矛盾。郭沫若之所以着力揭示这一矛盾,既饱含着对自我一生的反思与总结,也是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及对“文革”肆意残害知识分子罪行的隐晦曲折的批判与思考。
  --张顺发《士人格与仕途圆融之两难--〈李白与杜甫〉管窥》,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三)其他研究文献
  王锦厚《郭沫若学术论辩》,成都出版社1990年6月版。
  童超《历史人物论》,选自刘茂林、叶桂生等《郭沫若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6月版。
  萧远强《历史人物研究》,选自林甘泉、黄烈主编《郭沫若与中国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谢保成《郭沫若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刘纳《重读〈李白与杜甫〉》,《郭沫若学刊》1997年第1期。
  张请《对郭沫若“扬李抑杜”的一点考察》,香港《镜报》1997年3月号。
  谢保成《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7月版。
  谢保成《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审视“李杜并称”与“扬李抑杜”两种文化思潮--兼论郭沫若的李杜研究》,选自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编《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刘茂林《向暮春风杨柳丝--再论郭沫若〈李白与杜甫〉》,选自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编《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章玉钧、谭继和《论郭沫若后三十年的学术争鸣》,选自《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版。
  杨胜宽《〈李白与杜甫〉研究综述》,《郭沫若学刊》2009年第2期。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李白与杜甫83 下一篇:返回列表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