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4)
研讨会(4)
下面进入专家发言的阶段。
阎晶明:我来这儿一看好几个专家都在,说是一个全国性的会,结果现在一看,是国际性的会。
读完这个小说以后,我的定位还是一个问题小说,当然这个问题小说,我们知道是从五四时期就有的,在那个时期,问题小说是从鲁迅小说之前的一个序幕性的表演,甚至人们认为也是可以说是稍微低一点的文学行为,但是今天我用这个词确实不是这样,就像鲁迅用中年文学评价自己的小说一样,其实问题小说直面问题,这在今天的中国非常重要,而且对文学来说,也尤其如此。
我说它是问题小说,当然好几个同事已经提到,而且好几篇文章里面都提到这个,看到这个,马上就想起那句话,鲁迅的“救救孩子”,包括还有《班主任》里面的“救救孩子”,以及还有刘星五(音)的。但是这三个不同的救救孩子,概念其实是不一样的,鲁迅面对的是一个5千年的吃人的历史,不是教育的问题,还有刘星五面对的是十年动荡的问题,但是还是一个泛化的救救孩子的问题,到了《少年张冲六章》,这个救救孩子就像医生似的发出了一个呼吁,要进入实质性的,孩子就是孩子,不是泛化的中国人的概念,要救的是通过教育如何阶孩子。我还是这么看问题。
我看完这个小说以后,我觉得正好,看这个小说的同时,我读到南方周末一版文章,中国人说假话从作文开始,真话在日记里面,假话在作文里面。
整个小说里面他的成长是失败的过程,最后张冲变成了一个染头发,扎耳钉,甚至把公安局局长的眼睛挖掉,这样一个问题少年,甚至是犯罪的少年,被劳教了5年的时间,但同时我们也知道,他在真正的道德底线上又比很多人高出很多层次,比如他们的恋爱过程像一个强盗似的,但是他们没有身体上的交往特别是强迫性的行为,实际上这个小说在这个地方把少年闪光的一面写出来了。这个小说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使人的成长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化,但是我也坦率地说,像这样一种务实的架构方式,其实也不是独创性的,这种问题少年他最后在道德观,道义感反倒是最强的,是闪光的,他的行为可能是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但是却有颗金子般的心,这种写法在传统的文学里面我们也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但是这也就是问题小说它的意义所在,不管怎么说,在我们今天它变成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在小说里面发出了这样的呼喊,我觉得非常的重要。而且我觉得很多小说,比如说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比如像郁达夫的小说,一个到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其实都是问题小说,但是他们都写得非常文学,包括当时很多的小说家,他们跟鲁迅的伤逝,伤逝其实也是一个问题小说,鲁迅就要回答,爱要有所付出,你才有可能,就是人首先要生存,最后才能够发展等等这样一些问题,其实都是问题小说。
我觉得现在要讨论的这个小说,而且包括我们现在很多比如说这个问题是要谈教育的,但是今天来了很多翻译家,比如翻译成法文等等的,这个小说可能文学性就不像我们坐在今天中国这样一个场合里面,感觉到的是问题小说,他可能更多的张扬的是文学性,首先就是说小说性是要在里面存在的,其实它的问题性是体现一个作家的责任感重要的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