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语言技巧

作者:佚名 字数:2169 阅读:24 更新时间:2008/12/10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语言技巧

对学生思想教育,是每个老师重要的工作内容,而能否对使用教育语言,则是能否获取最佳的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师虽然工作热情高,对学生的要求极其严格,但是教育效果欠佳,未能达到教育目的,究其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然而,忽视教育语言技巧的运用,恐怕是其中之一。向Q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对教育语言使用不妥的情形,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
  一、 家长式:居高临下,我说你听,装腔作调,以势压人,令人欲辩不能。
  二、 贬斥式:声嘶力竭,冷嘲热讽,指桑骂槐,使人气愤难忍。
  三、 念经式:喃喃自语,冷漠无情,历数对错,没完不,没了,叫人紧张而麻木。
  四、 敌视式:死硬板滞,言重气凝,没有一副好脸孔,视学生为敌,把学生吓得心惊肉跳。
  凡此种种,都容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激化矛盾,尽管教师花费再多的心血,其教育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愚以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除了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外,还要关于使用教育语言和技巧,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如何使用教育语言和技巧呢?这主要做到:
  一、要富有真挚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教师应具有豁达    的胸怀,智者的风度,把炽热的情感,拳拳的诚意,融化在发自肺腑的话语之中,情真意切,感染学生,沟通思想情感,以达到默契和共识。要用关切的口吻,清柔的语调,进行询问、劝导、激发,从而唤起学生接受教育的诚心。如果教师的话语之间总是流露出炽热的情感,殷切的期望,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的热情之火。正如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李默然同志所说:“演讲者不动情,所听者当然不会引起共鸣……只有你真正地动感情了,观众合保证被你打动,不管是多大的声音,哪怕是很轻微的,观众也会被你震慑的。”
  二、要富有亲切感,大家知道,优美动听的语调能给人愉悦感,宏亮清晰的语言可增强感染力,温和委婉的语气可以沁人心脾。只有把学生看作是朋友,是亲人,平等相待,用自然流畅、亲切动人的语言,加上和蔼谦让的举止,才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如沐春风,产生强大内动力以洗涤心灵上的污浊,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扬起奋发进取的风帆。如果教师以尊者自慰,以权威自诩的话,往往使学生产生逼迫感,形成一道心理鸿沟。如果教师语言平淡枯燥,语气短促生硬,学生又会不认“帐”,产生逆反心理,这对思想教育是很不利的。
  三、要富有分寸感。俗话说过:“良言入耳,恶语伤人。”它告诉我们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之时,必须善于把握教育语言尺度。对学生思想脉络的剖析,是非功过的评价,教师都应情理兼备,恰如其分,既不抬高,也不贬低,让学生对教师的所思、所感、所说,都有“顿开茅塞”的境界。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话语要得体,不卑不亢,几句话便说到学生心坎上,这样才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对于学生的不足,分析要细微,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使学生心悦诚服,而不能出语平庸而粗俗,或随意上纲上线,挫伤学生自尊心。
  四、要富有灵活性。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是双方直接地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情绪变化,灵活地调控教育语言,以求最佳的教育效果。比如,当学生刚刚出现过错时,教师最好是沉默,一言不发,让学生恢复心理上的平衡以达到猛然省悟之效。当学生产生对立情绪时,教师可顺从其意,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心态,或转换话题,然后再循循善诱,步步引导,排除心理障碍,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借助手势神态等无声语言,营造教育情境,驾设思想教育的桥梁。例如一丝友好的微笑,能自然地缓解学生的对立情绪;一副“鄙夷”的神情,反而能煞住学生的“气焰”;一个富有感召力的手势,又能起到鞭策学生的作用;一束期待的目光,使学生倍受鼓舞之情。即使是一个让座,一杯热茶,往往也可让学生有暖意熔融之感。如果教师能把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综合运用,达到和协完美,那就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情达意,交流思想信息的主要载体。因此,教师要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实现教育目标,就必须善于运用教育语言的技巧。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木桶理论”与班级管理 下一篇:学生后进探源及转化对策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