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憎分明薄伽丘
爱憎分明薄伽丘
爱憎分明薄伽丘
——世界文学名著《十日谈》引人入胜
◎文文
文文,重庆人,现居四川雅安,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已在全国4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2000多篇;出版了文学专著《真情集》、《真言集》、《我欣赏的作家》(硬壳精装本);主笔编纂出版了《中共石棉县委宣传部志》、《英雄少年赖宁》二书;与人合著出版了《散文十家精选》(林非主编)、《灿烂的星座》、《文心同行》、《南吟北唱》四书。《令人敬仰的王蒙》、《为国为民写作的丁玲》等作品100余次荣获国家、省、市级文学奖。
意大利知名作家薄伽丘(1313—1375)是欧洲14世纪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躯。这位爱憎分明的作家的代表作《十日谈》引人入胜,不但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文学表现力,而且开始了“小说”的纪元,因此他被誉为“欧洲短篇小说之父”。
薄伽丘的父亲是佛罗伦萨的一位富有的商人,其父在巴黎居住时曾与一个法国女子姘居,此后生下薄伽丘。他的父亲要薄伽丘从小学习经商,他却丝毫没有兴趣,却对写诗与文学创作情有独钟。薄伽丘受过大学教育,曾经担任佛罗伦萨城邦政府的财政和外交官员。他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杰”。他通晓希腊文,能掌握和运用拉丁文和当时流行的俗语。他还对古典文学很有研究,同时不忽略认真学习当代的文学。他曾经手抄但丁的《神曲》,并为《神曲》的《地狱篇》作了详细注解,从注解能看出他是多么博学。这位学识渊博、勤奋笔耕的作家和诗人主要创作了以下作品:短篇小说集《十日谈》,长篇小说《菲亚美达》,学术著作《但丁传》,长诗《苔塞伊达》、《菲洛斯特拉托》、《爱情的幻影》、《菲埃索勒的女神》,传奇《菲洛柯洛》、《亚梅托的女神们》、《大鸦》等。
问世于14世纪、近70万字的《十日谈》深受世界广大读者喜爱,到16世纪,该书已经印刷了87版。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对《十日谈》这样评价:“在但丁的《神曲》完稿以后27年,佛罗伦萨又有一位大作家开始写一部空前的巨著了。我们说它是‘空前’的,一点也不算夸张;因为无论在体裁方面或是在题材方面,它是欧洲文艺历史上以前所未有的著作。这就是薄伽丘的《十日谈》,据说完成此书用了近十年。《十日谈》是现实的描写,是人间丑恶诈伪的剥露,注视的是活人的社会。”虽然《十日谈》转述了许多古书上的故事以及历史事件、传说和民间故事,但他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了这些旧故事的骨骼中,使其具有了令人赞叹的新意。作者在书中无情抨击了禁欲主义,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僧侣的奸诈与伪善,歌颂了爱情,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望,指明了幸福在人间!
《十日谈》以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发生的一场导致10万人死亡的瘟疫为背景,讲述了七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和三个英俊潇洒的男子相约前往郊区一座别墅躲避瘟疫的经历。他们每人每天各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魅力无穷。《十日谈》文笔优美、朴实,语言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人物心理刻画细腻、传神。薄伽丘的爱与憎,格外分明,在《十日谈》的各个故事中得到了充分、完美的呈现。在《爱米莉亚的故事》中,薄伽丘饱含爱意纵情讴歌了马杜丘与高丝坦莎纯真、浓烈、感人肺腑的爱情——在小岛列帕瑞上,有位美貌、出身高贵的小姐,名叫高丝坦莎,她爱上了岛上一个德才兼备、善良英俊的名叫马杜丘·高米多的青年男子,他也爱上了高丝坦莎,并向她的父亲表明要求娶高丝坦莎,但因他太穷而遭到她父亲的拒绝。马杜丘一怒之下乘船离开小岛,发誓如果不能发财,再也不回小岛。此后,马杜丘当了海盗,有一次被伊斯兰教徒擒获,押到突尼斯,关在监牢里。高丝坦莎听人误传马杜丘死了,悲痛欲绝,驾船出海,希望自己葬身海底,却侥幸活了下来。她在苏沙城打听到马杜丘依然活在世上,还听说马杜丘因为替突尼斯国王用计退敌,成了国王的宠臣。后来经人牵线搭桥,马杜丘与高丝坦莎惊喜重逢。国王知道他俩动人、曲折的爱情故事后,大为动容,赏赐了许多贵重礼物给二人,同意他俩返回小岛列帕瑞。他俩回到故乡后,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薄伽丘对教会和禁欲主义的恨,在《十日谈》中也展现得很充分。《劳丽达的故事》的大意是——土斯堪尼城有一所修道院,该院的院长非常好色,表面给人的印象却是清心寡欲、虔诚圣洁,处处遵守清规戒律。这位院长爱上了一个农民的美妻,为占有这位美丽女人,他用一杯药酒把这个农民迷醉,禁锢在地窖里,让他醒来后误认为自己在炼狱里受罪。与此同时,这位院长去和农民的美妻幽会、做爱。这位女人怀孕后,那个农民又被院长放回人世,做孩子的父亲。人们都认为农民的复活是院长祷告有功,纷纷宣扬院长的圣誉。此后,农民之妻只要有机会,就瞒着丈夫去和院长寻欢作乐。薄伽丘通过这个荒唐的故事,无情揭露了修道院院长表面圣洁、内心卑鄙肮脏的本来面目,表明了他对这位院长的憎恨。
薄伽丘爱憎分明令人赞颂,他撰写的《十日谈》不愧为经得起时间检验、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俱佳的世界文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