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各民主党派拥护 《 五一口号 》 (1)

作者:王兴东,陈宝… 字数:5965 阅读:5 更新时间:2016/06/09

第10章 各民主党派拥护 《 五一口号 》 (1)


  1948年5月,在香港的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分别发表了拥护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宣言。
  《华商报》报社位于香港干诺道中123号的那幢五层小楼里。它创刊于1941年4月8日。当时日军占领了中国沿海城市,香港尚未沦陷,大批爱国人士汇集于此。当时的香港报刊都受国民党和港英当局控制,没有一份左派报纸。为了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由廖承志向中共中央建议出版了这份报纸。它的法人和出资人是香港商人世家子弟邓文钊。邓文钊虽是有钱人,但在英国留学时却信仰了马克思主义。香港沦陷后,《华商报》停刊。抗战胜利后,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广东地区党委宣传部长饶彰风找邓文钊帮忙,《华商报》于1946年1月4日正式复刊。1947年《新华日报》被国民党查封后,《华商报》就成了中共在解放区外唯一的喉舌。《华商报》1948年5月1日刊登了《五一口号》。
  这幢楼的第五层有个总是关闭的房间,里面有个秘密电台,掌管电台的人叫杨乔。
  5月4日下午2点,杨乔收到了毛泽东致李济深、沈钧儒信的电报。电报译出后,立刻交给了从上海来到香港、专门负责统战工作的中共中央上海局委员潘汉年。
  潘汉年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同志们给他起的外号叫“小开”,那是上海人对风流倜傥的资本家少爷的称呼,也可以想见他的风格。潘汉年的长相有着江南人的清秀,额头光滑,戴着金丝眼镜,衣着入时,很像个精明干练的洋行高级职员。他为人机警,善于交际,能与各种人打交道,有着广泛的人际关系。在日本占领上海时期,上海成了世界各国和国内各派间谍较量的地方,他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纵横捭阖,多次为中共中央及时获取重大的战略情报。
  潘汉年读了这封信,觉得非常重要,党中央、毛主席已经在具体筹划建立全国政权的问题了。而且,由毛主席出面给民主人士写信商讨重大问题,这样的信他经手的不多。他用隽秀的蝇头小楷把这封信誊写了两份,准备在拜访李济深、沈钧儒时交给他们。
  5月4日下午4点多,潘汉年来到香港罗便臣道92号李济深的寓所。
  会客厅的正中,悬挂着李济深与孙中山合影的照片,两旁挂着摘自《总理遗嘱》的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李济深字任潮,广西苍梧人。曾任粤军第一师代理师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黄埔军校副校长。1927年曾追随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1933年联合十九路军蔡廷锴等在福建组织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抗战时期主政广西,响应共产党一致抗日的主张,反对蒋介石的****政策。1948年在香港组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李济深63岁了,个子不高,身材敦实。典型的南方人长相,年轻时面皮白净,无胡须,是英俊的小生脸。现在留起了胡须,但上下唇的胡须稀稀疏疏,下巴的山羊胡子还差强人意。分头和胡子都灰白了。两只眼睛仍然圆圆的,虎虎有神。
  “汉年先生,你这位大忙人,怎么有时间来看望我这个闲人哪?”李济深开玩笑地说。他知道,潘汉年的来访,一定跟中共刚刚发布的《五一口号》有关。
  “任公真会说笑话,您是国内外瞩目的人物,怎么能说是闲人呢?”
  “汉年先生过奖了,”李济深有些不好意思,“有什么事情吗?”
  潘汉年嘴巴闭得紧紧的,眼睛却似不经意地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秘书张序。
  李济深会意了。
  “张秘书,汉年先生不是外人,让我们单独呆一会儿吧。”
  “是。”张序退了出去。
  “说吧,什么事?”他有些奇怪,中共的《五一口号》已经昭告天下,如果光为此而来,潘汉年似乎不必如此谨慎。也许,他的来访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潘汉年的头幅度很小地向左右摆了一下,他在确证附近到底有没有人能听到。
  “有要事相商。”他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职业本能使他下意识地小声说。
  潘汉年的神情使李济深受到感染,也警觉起来,他探着身子,往沙发的前面坐了坐。
  “放心吧,汉年先生,这里没有外人。”他的声音也不由得小了起来。
  潘汉年从西装里拿出一张纸,打开后交给李济深。
  李济深知道潘汉年是中共的重要人物,早就风闻过他的经历和背景,看到他那慎重的样子,已经预感到此事非同小可。但在急急看了一下信的下款之后,还是吓了一跳。
  “怎么,润之先生……”他完全没有想到。
  “刚收到。”潘汉年说。
  李济深点点头,细细地读起来。
  中共刚刚发出《五一口号》,还没几天,毛泽东的信就送到跟前了。这样的工作效率,怎能不打胜仗!读了信,他很感动。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毛泽东,指挥着几百万大军的毛泽东,把一世枭雄蒋介石打得只有招架之功的毛泽东,在当今的中国,是如何了得的人物啊!在这封信里竟完全看不出来,他的态度是这样诚恳,语气是这样谦和。提议中共与民革、民盟联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组建民主联合政府,这样谦虚的态度,平等的风范,怎能不令人感动……
  “任公,您……怎么看?”潘汉年谨慎地征询。
  “好哇!我完全同意润之先生的提议,咱们发表一个召集政治协商会议的联合声明。我马上给衡山先生打个电话,听听他的意见,也省得你跑路了。”
  “那敢情好,不过,这电话……”潘汉年不愧是搞情报工作的,他顾虑的是这电话有没有被窃听,会不会****,会不会给李济深和沈钧儒带来危险。
  “没关系,香港不是老蒋的地盘。再说,我们这些人早就上了黑名单了。”李济深说。
  潘汉年一想也是,点头认可。
  沈钧儒字衡山,浙江嘉兴人,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1932年参加宋庆龄、鲁迅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5年先后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11月与邹韬奋、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逮捕入狱,被当时的舆论称为“七君子爱国入狱案”。1941年创议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民盟被蒋介石取缔的情况下,他冒着危险从上海来到香港,主持恢复了民盟的活动。他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一直站在进步的方面,是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
  李济深很快就拨通了电话。
  “衡山先生,我是任潮。中共的潘汉年先生现在在我这里,他带来了润之先生给咱俩写的信,我在电话里给你念一下啊……”李济深看着信念了起来。
  从外面能听到电话里呱啦呱啦地说着什么。
  “嗳嗳嗳,好好好……”李济深应答着。
  潘汉年听着李济深的应答,判断着沈钧儒的态度。听口气,一切顺利。
  李济深一放下电话,就转向潘汉年,“衡山先生对这封信极为重视,他表示,民盟要立即响应。”
  “那好哇!”潘汉年高兴地说,“他有什么意见没有呢?”
  “他建议,召集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开一个关于《五一口号》的座谈会。明天上午10点,就在我这里。”
  “好,明天我也来。”
  1948年5月5日上午9点,在李济深寓所的客厅里,在港的十二位民主人士座谈了《五一口号》。中共代表潘汉年旁听了座谈会。
  这十二人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沈钧儒,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章伯钧,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理事会常务理事马叙伦、王绍鏊,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陈其尤,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彭泽民,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执行委员李章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代主席蔡廷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委员谭平山,无党派人士郭沫若。
  潘汉年看了一下与会者,不由得心里暗暗高兴。虽说来的只有十二个人,却极具代表性,几乎个个都是能够代表一个方面的如雷贯耳的人物,真可以说是“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了。他们代表了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九个方面。这样听一次会,也就把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对《五一口号》的政治态度大体掌握了,比自己分别去跑要快得多。他在内心里感谢组织了这次座谈会的李济深和沈钧儒。
  “今天,同志们光临寒舍,使蓬荜生辉,任潮不胜荣幸。前几天,中共发表的《五一口号》,想必大家都看到了。昨天,中共的潘汉年先生转来了润之先生给我和衡山先生的信,我给大家念一下……”
  李济深念毛泽东信的时候,屋子里静极了。他停顿的当口,能够听到客厅里座钟咔哒咔哒的声音。
  “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充分谈。今天,汉年先生也来了,大家的意见可以由他带给润之先生。我们首先欢迎他讲话!”
  大家鼓起掌来。
  “不讲话,不讲话,”潘汉年连连摆手,看到大家的掌声停不下来,不得不站了起来,“我受毛主席的委托来听会。只带了耳朵,没有带嘴巴……”
  他幽默的说法在会场上引起了一片笑声。
  “我们党对列位先生坚持民主、反对独裁的立场,表示极大的钦佩!我希望我的在场不会妨碍各位的畅所欲言。我保证原汤原汁地转达给中共中央。”
  最后,经过讨论,与会的十二位民主人士一致同意,写了一封致毛泽东的联名信。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并转解放区全体同胞:……南京独裁者窃权卖国,史无前例……当此解放军队所至,浆食集于道途……乃读贵党五一劳动节口号第五项:‘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与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适合人民时势的要求,尤符合同人等之本旨,何胜钦企。除通电国内外各界暨海外侨胞共同策进完成大业外,特此奉达,即希赐教。……
  同日,这十二位民主人士又向国内外各报馆、团体及全国同胞发出联合通电。
  十二位民主人士联名致电毛泽东的电文,当天就交给了中共代表潘汉年。潘汉年没有想到,党中央、毛主席交办的这样一个重大任务,完成得竟这么顺利。可是,潘汉年同样没有想到的是,这封电报发得可并不轻松。
  既像是好事多磨,又像是老天爷故意为难,秘密电台的功率管烧坏了,还没有备份。香港分局与党中央的联系被切断了,潘汉年心急如焚。他知道,这份电报关系到中央下一步的战略部署,毛主席正等着呢。这一夜潘汉年都没有睡着,他在思谋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要是一般的小零件好说,到电料行买一个就是,不至于引起别人的怀疑。而这种功率管是战略物资,有货没货先不说,只要你一张嘴问,内行立刻就知道你要干什么。虽然港英当局标榜是“自由地带”,但其实对我们的地下工作监视得很紧,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在这里也很嚣张……
  第二天,潘汉年把自己化装成一个老人,戴上白发的头套,粘上白白的胡须,拄着拐棍,身体都有些佝偻了。连熟悉他的人走在对面,都认不出他的庐山真面目。他走了几家电料行,都有几个不三不四的人在附近晃荡,一看他们那样子,就知道是国民党特务。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不能问什么功率管,连摆着那些货的方向也只能用余光扫一眼。
  “老人家,您买什么?”一个年轻的店员问。
  “随便看看。”他含混地说。
  就是这样,出了那家店的时候,一个特务还跟了出来。他费了好大劲,走了好几条弄堂,才甩掉了这条尾巴……
  几乎在同一时间,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大院的会议室内,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还在进行。屋内烟雾弥漫,气氛有些紧张。
  “好,粟裕,过去关山阻隔,光靠电报说不清楚。”毛泽东吸了一口烟,“现在,大家坐在一起,当面锣,对面鼓,请你充分谈谈你的意见,我们洗耳恭听啊。”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第9章 决议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7) 下一篇:第11章 各民主党派拥护 《 五一口号 》 (2)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