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拥护共产党已成大势所趋 (5)

作者:王兴东,陈宝… 字数:6045 阅读:12 更新时间:2016/06/09

第29章 拥护共产党已成大势所趋 (5)


  他也正为是留是走发愁呢。有人叫他搬到香港去,说共产党一进城就要杀一批有钱人,他的大名就在那名单上头呢。听得他脊背发凉,好像脑袋就要搬家。可是,也有人劝他留下,叫他别信谣言,说共产党革的是那些国民党大官的命,对他这个画家不会怎样。这话他爱听,对老年人来说,一动不如一静。再者说了,人能走房子走不了哇。要信前者说的,当然是立马儿就走,一分钟也不能多呆。要信后者说的,那就不要胡思乱想,而应该踏踏实实地睡大觉了。思来想去,他也弄不清哪个说得对。闹得他不思茶饭,坐卧不安,人整个儿瘦了一圈儿。
  黎锦熙58岁,字劭西,湖南湘潭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任北平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九三学社负责人之一。这一天,黎锦熙走进了北平跨车胡同的齐白石寓所,转告了来自******、周恩来的问候。
  几天后,徐悲鸿夫妇拜访了齐白石,再次劝说他留下,齐白石终于取消了南迁香港的计划。
  1948年12月22日下午3点,黄启汉来到香港罗便臣道92号,拜会了李济深。
  黄启汉36岁,壮族,广西德保人。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上校秘书。1942年留学美国。曾任《纽约新报》(中文版)总编辑,纽约世界贸易公司研究室行情研究员。1947年回国后任国民党广西省政府顾问兼驻香港对外贸易专员,是桂系的立法委员。
  客厅的壁炉里,火烧得甚旺,使人惬意。由于两人是老相识,所以相谈甚欢。对当前的形势,对桂系应该走什么道路,李济深都有一整套看法。
  “任公,听你的议论,是不是学习了共产主义啦?”黄启汉问。
  “其实,我自己并不懂得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李济深说,“但是我相信共产党、毛主席是真正为国家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中国一切稍微具有一点正义感、民族感的人,都应该赞同和拥护他们。何况蒋介石统治中国二十多年,已经把国家弄得一团糟,凡是有志之士无不痛心疾首。如今蒋介石即将彻底垮台,谁还再跟着他走,那真是再愚蠢不过了。也许有人以为,过去曾经反对过共产党,现在怎么能够合得来?”
  “是呀,我也正这么想哪,人家会不会追究哇?”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我们也要向前看,莫要向后看。就说我自己,不是也反对过共产党吗?但此一时,彼一时。过去不认识,今天认识了,只要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富强的新中国,就会化敌为友。”
  “任公,听你这么一说,我就通了。”
  “我曾写信托人带给德邻和健生,劝他们认清形势,同蒋介石决裂,向人民靠拢,但均未得到回音,也不知道他们收到信没有。”李济深想了一下,征询地望着黄启汉,“启汉兄,你可不可以带我的一封信到武汉去见健生,争取他起义呀?”
  “可以,我愿意去试一试。”黄启汉很高兴地说。
  李济深当即拿出一小块白绫条子,用小楷毛笔在上面写起了颇有金石味的硬朗的小字。
  健生吾兄钧鉴:革命进展至此,似不应再有所徘徊观望之余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至所望于故人耳。革命原是一家,革命者不怕革命者,望站在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立场,依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反独裁、反戡乱主张,赞成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联合政府,立即行动,号召全国化干戈为玉帛,其功不在先哲蔡松坡之下也。详情托黄启汉兄面陈。耑此即颂筹祺。
  弟李济深上十二月二十二日
  1948年12月24日,蒋介石正式发表了吴忠信为总统府秘书长的任命。
  吴忠信悄悄告诉李宗仁,蒋介石下野的时间预定在1949年元旦,届时由他代理总统。
  1948年12月25日是圣诞节,但是,信奉基督教的蒋介石一点好心绪也没有。在徐蚌战场上,80万****居然打不过60万****。继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之后,黄维兵团也蹈了覆辙,杜聿明兵团也被****围得死死的,没有突围的可能。在平津一带,傅作义也被****围住了。放眼全国,没有一处有乐观的消息。真是坐对愁城,一筹莫展啊!
  上午10点,张治中、张群、吴忠信来到总统府,蒋介石强打起精神。
  “文白、岳军、礼卿,坐,坐。今天是圣诞节,西方人最重视的节日。你们三位联袂而来,真像是三王来拜啊!”
  “总统,健生在汉口给您发了‘亥敬’电,烦我和岳军转交。”张治中小心翼翼地呈上。
  “健生搞的什么名堂?”
  蒋介石接过电报读了起来。
  原来是白崇禧希望他引退的电文。
  蒋介石越看眉头蹙得越紧,然后一拍桌子。
  “娘希匹!白崇禧趁我兵败之际落井下石。这是逼宫!逼我给李宗仁让位子!”
  1948年12月25日上午10点,在香港全城都在欢庆圣诞节的时候,香港总督府政治处主任王翠微带着老婆来到罗便臣道李济深公馆。王翠微是香港警方的头子,专门负责监视李济深,他听到了李济深要北上的风声。
  客厅里,洋溢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天花板上挂满了彩链拉花。在客厅显要的位置,摆放着一棵很大的圣诞树,树上挂满了花花绿绿、五光十色的圣诞袜。壁炉里的火烧得正旺……李济深穿着家居的便服接待了他们。
  “任公,圣诞快乐!”
  “谢谢!我祝王主任伉俪圣诞快乐!”
  “谢谢!任公,听说您要北上啊?”王翠微单刀直入。
  “噢,听谁说的?”李济深不动声色。
  “坊间有此传闻。”王翠微紧盯着李济深的脸。
  “我自己都还不知道哪。”李济深极坦然。
  “那您有没有北上的打算呢?”
  “王主任看,我这像是要北上的样子吗?”李济深看看自己的穿着,把两手一摊,反问道。
  “嗯……”王翠微不知说什么才好。
  “我是南方人,香港的气候于我很相宜。为什么要到冰天雪地的地方去呢?”
  “是呀,我也是这样说。可是,有人……”
  “庸人自扰。流言止于智者啊。”
  “啊,对对对。”王翠微的脸微微发红,有些尴尬。
  “明天晚上,我要在家里请客,王主任肯不肯赏光啊?”
  “那……就不必了吧。”王翠微犹豫了一下说。
  “那这样,后天晚上,你们夫妇到我这里用餐。”
  “打扰任公,不好意思。”李济深家的厨子手艺不错,典型的粤菜系。
  “哪里话,像王主任这样的贵客,我请还请不来哩。”
  “好,任公,后天见。”
  “后天见。”
  看样子,至少在最近,李任潮不会离开香港。王翠微在心里这样判断说。
  1948年12月25日晚上,蒋介石收听了新华社的广播。新华社广播了《陕北权威人士谈战争罪犯名单问题》,一共列出43名战犯的名字,不用说,他的名字是第一个。他的重要亲信和心腹干将也大多都在里边,就这一点来说,****的这个名单也还准确、公平。什么“陕北权威人士”,还不就是******嘛!看来******还在陕北,今年5月对河北的轰炸是炸错了地方。一听这个新闻稿的口气,就是******的口气。普天之下,再没有第二个人。现在,******可是颐指气使,指点江山啦。想到自己堂堂的大国领袖,居然也成了头号战犯,时势之转换,命运之捉弄,竟如此飘忽不定,蒋介石不由得感到凄凉。但“朝为万户侯,夕做阶下囚”,也是人生中常有的事。古人之所谓“成则王侯败则寇”,最是深刻。在这个名单里,也有令蒋介石高兴的东西,李宗仁、白崇禧、傅作义、杜聿明、程潜等等尽皆网罗,这样,也就绝了他们投降的念想,他们只能跟****血战到底了。
  蒋介石身着青布长衫,在侍卫的簇拥下,驱车来到中山陵附近的凯歌礼拜堂。这里原来是个旧官邸,是住在附近的宋美龄为了自己礼拜的方便改造的。自从宋美龄在11月赴美求援未果之后,就再没有回国来。睹物思人,更增加了蒋介石的孤单落寞情绪。想起从重庆还都的那些日子,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那真是高奏凯歌呀!这才刚过了几年哪,就四面楚歌了……
  蒋介石阴沉着脸,站在十字架前。十字架上,有被捆缚的满脸愁苦的耶稣,耷拉着脑袋,胸膛上流淌着淋漓的鲜血……蒋介石觉得,耶稣的形象就与他现在的心境差不多。他一会儿倒剪着双手,一会儿双手合十,默默祈祷。希望从他的主那儿获得启示,获得力量。
  但是现在,他要解决的是另一个问题,他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今天白崇禧的电报表明,桂系摊牌了。其实,这一段他一直在想着怎么对付桂系。他送给李德邻一架飞机,本想趁李德邻乘飞机时一举击落,弄一起死无对证的“飞行事故”,没想到李德邻这小子命大,一次也没坐过这架送命的飞机。然后,他又让毛人凤派人做好刺杀李德邻的准备。开始,毛人凤派的是叶翔之,当蒋介石得知叶过去是个文人时,就执意换了保密局的行动高手沈醉。沈醉踏勘了李德邻在南京的住所,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就等他的一个命令了。对其他桂系头目的行动也做了布置。他想把这些桂系的头目一网打尽,然后整肃国民党内部,然后跟共产党拼个你死我活。就他的本心他是要这样做的,说实话,命令有好几次都到了他嘴边上了,差点没说出来。如果在战场上打得顺一点手,这事就这么办了。可是,他的军队太不争气了,五大嫡系主力军——整编74师在山东孟良崮,新1军、新6军在满洲,第5军、第18军在徐蚌战场都损失殆尽,使他越来越没有底气,桂系的问题也就放下了。
  蒋介石在凯歌礼拜堂一直呆到子夜。
  回到总统官邸,蒋介石叫来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吴铁城,说自己已经决定下野,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副总统李宗仁。让吴铁城办理移交程序。
  1948年12月26日下午6点,李济深在自己的寓所里大宴宾客。来赴宴的客人是真多,汽车把附近的马路都占满了。李济深穿着家居的便服与来宾们举杯畅饮。
  在李济深公馆对面的小楼上黑漆漆的,看样子没有住人。但是,这里有一双不疲倦的眼睛通过高倍望远镜,日夜监视着李济深公馆。此刻,李公馆里宾客盈门,大人们喝酒划拳,孩子们分着圣诞礼物。衣架上挂着李济深出门穿的外衣……无论如何,至少在今天这个夜晚,宴会的主人李济深肯定会呆在他的公馆里。
  酒过三巡,李济深离席去“方便”一下。没有人注意他的离去。他轻轻地溜出大门,坐上了一辆等待已久的汽车,直奔《华商报》董事长邓文钊的“红屋”。
  20世纪30年代初,香港政府征收的居住税由过去的以栋为单位,改为以层为单位,使业主们敢盖高楼了。香港开始出现高楼大厦。当邓文钊在英国读书时,负责管理邓家物业的邓文田将祖母留下的坚尼地道126—130号几间房子拆去,建了一栋大厦,室内宽敞,客厅和饭厅尤其大,适于一次招待很多客人。由于整栋大厦完全由红砖砌成,被称为“红屋”。邓文钊曾安排在香港的宋庆龄、廖承志在这里与香港上层社会人士多次会面,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就是在这里成立的。“红屋”成了****在香港活动的重要地点。
  李济深到了“红屋”,****中央香港分局的负责人方方、连贯、饶彰风早就在此等候了,何香凝、郭沫若前来送行,一起走的朱蕴山、梅龚彬、吴茂荪、李民欣等人也都到齐了。《大公报》董事长杨奇把他们几天前集中在湾仔六国饭店的行李送到海边一艘小汽船上后,观察了一下岸边的情况,拨通了邓文钊的电话。
  “喂,是我,圣诞快乐!”杨奇发来了可以出发的暗号。
  “谢谢!圣诞快乐!”邓文钊回答说。
  李济深一行离开“红屋”,乘车来到只有10分钟车程的湾仔海边,登上了小汽艇。天已经完全黑了。黑黝黝的海面倒映出高楼、广告、轮船、灯光的倒影,构成了维多利亚湾夜间的美丽风景。海浪寂寞地拍打着船身和海岸,发出哗哗的声音。小汽船无声地驶向维多利亚港许多外轮中的苏联货轮“阿尔丹号”。货轮上放下软梯来,小汽船上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爬了上去。哞——“阿尔丹号”的汽笛低沉地叫了一声,烟筒里冒出白烟,起锚开航了,很快就消失在黑暗的海洋……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第28章 拥护共产党已成大势所趋 (4) 下一篇:第30章 同舟共济为一件大事 (1)

小说推荐